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粮食局关于“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5 00:53:04  浏览:928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粮食局关于“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粮食局


国家粮食局关于“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粮展〔2006〕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粮食局,各级粮食科研院所、院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局有关直属、联系单位,大型粮油企业:

为增强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粮食科技资源,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作用,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各项工作任务,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十五”粮食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以绿色储粮技术、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粮食科技项目和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粮食科技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行业科技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由国家科技项目带动,一批自主开发、适合国情的先进、实用的储粮新技术,随着“十五”国家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粮食储运技术现代化水平;粮油加工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国粮油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部分粮食深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参与竞争;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粮油质量标准检测技术及计算机信息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成为粮食技术创新的主流趋势。粮食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十一五”粮食科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重大需求

(一)国内外环境

“十一五”期间,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和决定性因素。随着WTO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粮食产业将置身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发达国家以控制核心技术为特征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标准和知识产权构成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各国间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同期,随着国内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6亿,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抓住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粮食产业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我国粮食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科技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重大科技需求

1.保障粮食安全,建立更加完善的粮食产后技术支撑体系。保证粮食的可供应数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减少粮食产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保持粮食储存、运输中品质,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为目标,实现便捷、高效、安全的粮食流通方式,增强粮食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满足粮油检测技术市场需求和维护公众食物质量安全,建立更加完善的粮食流通技术支撑体系。

2.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技术。目前,集中分布在粮食产区的农村小型粮油加工企业,其加工质量差,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高出大型加工业企业约30%~50%;农村粮食产后收购、处理环节中,还存在着传统落后的晾晒、储存等方式;农户储粮的虫、霉、鼠害严重,在源头上影响粮食质量安全。因此,通过继续推广新型适用的农户储粮、农村干燥处理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落后的粮食流通技术,建立农村粮食产后安全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粮食流通与加工的技术水平。

3.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低,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阻碍了粮食流通产业的高效增长。“十一五”期间,推动以行业的技术进步带动粮食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在粮食储藏、加工、物流等环节,积极采用环保、安全、节约、高效技术,研究开发适合粮食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新型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加强粮食综合利用和增值转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以发展高技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加粮食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外资本、产品、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不断涌入的国际竞争压力,粮食科技发展方向也要适时调整,要将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智能化技术等高技术抓紧引入粮食流通领域,不断带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充分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通过应用高新技术,降低粮食加工、储藏、流通环节的生产成本,不断将高技术产品投入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三、“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支撑粮食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建立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体系,促进粮食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我国粮食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为: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粮食科技要形成较完善的粮食流通技术支撑体系,粮食科技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对粮食产后减损、绿色高效储运和深加工技术装备等重大技术瓶颈有所突破,在重点产品、重点工艺、重点技术、重点装备上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粮食储藏技术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粮食物流和加工技术装备得到优化升级,粮食质量标准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农村传统的粮食流通技术方式得到改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持续研发能力强的粮食基础科研队伍,完善粮食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的原则——以科技创新引导技术发展方向,不断带动产业进步,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培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扶持基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创新作为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强调突出科技创新,同时兼顾技术普及;突出发展高新技术,同时兼顾常规技术的改造;强调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兼顾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粮食科技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3.优化机制的原则——以体制创新和完善机制作为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积极探索和建立竞争、流动、开放的科技运行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布局结构,逐步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各类资源相互补充的有效机制。

四、“十一五”粮食科技优先发展的领域和重点工作

按照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十一五”粮食科技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和重点工作。

(一)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

1.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促进储粮技术方式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以改善储藏环境、降低储藏成本、提高监管手段为主要技术取向。

2.以成套高技术设备和生物(工程)技术为重点的粮食深加工技术。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在粮油加工业应用,促进高效、节约、增值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

3.以新型散粮装运方式为带动的高效快速的粮食物流技术。发展散粮物流技术、集装化装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标准化,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粮食物流体系。

4.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国产仪器为支撑的粮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加速粮食质量检测仪器的升级换代,促进检测技术及国产仪器迈上新的台阶。

5.以预警、监测为重点的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推进信息技术在粮食宏观调控及储藏、加工、物流、质量标准仪器、品质测报等领域的全面开发应用。

(二)重点工作

按照我国粮食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向,“十一五”重点攻克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技术装备,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的结构框架,从六个层面部署重点工作:

1.加快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全面应用,带动和促进粮食科技向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开展“数字粮食流通”、信息采集、预警、预报、控制技术和基于3S技术的管理决策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粮食流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重点地区、重点方面实现粮食预警、监测和动态信息管理。

开展粮食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重点对生物技术在以粮食及其副产品(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对粮食在营养食品、造纸、医药、材料、化工、纺织、能源等方面的各类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及产业化示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深加工、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新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

2.实施科技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制约粮食流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集中行业优势力量,组织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攻关。重点研发粮食快速检测仪器、监测应用技术和相关的传感器技术;以信息化带动高效便捷的粮食物流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粮食散装化和集装化运输技术装备;开展生态环保储粮、生物防治、化学薰蒸药剂替代、低温储粮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对高效利用、清洁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提高综合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酶技术、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质构重组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技术进行攻关和产业化;继续组织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针对农村和粮食流通过程的产后减损增效技术开展研究和集成示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装备。

3.注重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研究,培育粮食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组织开展粮食物质信息学与储存品质变化机理、谷物油脂化学及生物活性物质功能、转基因粮食食品检测等多方面应用基础研究,粮食行业公益性、基础性重点技术标准研究,把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与粮食应用科学相结合,培育和发展粮食科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注重粮食科技的前瞻性,鼓励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探索。

4.支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粮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改造和淘汰粮油食品加工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引进国外先进的粮食流通与加工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要联合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限制盲目和重复引进。加强相关技术集成化创新。提高粮食技术产品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5.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落后的农村粮食产后流通技术方式。开展粮食流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科学普及等工作,以粮食主产区的收纳库为依托,推广适用农户储粮的新型技术设备和农村粮食集中处理的干燥技术,通过储藏、物流、加工、信息及标准化等技术的集成,探索建立农村粮食产后存储、整理、干燥、加工、运输等集约化处理技术服务体系与示范。开展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6.搭建粮食科技公共基础条件平台,为推动粮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重点组织开展粮食科学仪器、设备、技术标准、科学数据共享、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实验基地建设。加大粮食流通公益性、基础性技术标准研究,推进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在不同的粮食技术应用领域、不同的地区建立若干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

五、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科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为确保“十一五”粮食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完成“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形成环境条件优良、机制运行良好、组织措施完善的国家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一)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粮食行业科技发展的体系框架,结合粮食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十一五”着力从五个方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1.完善粮食科技协调管理体系。全面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统筹、协调、管理行业科技资源,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粮食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管理协调,组织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向粮食行业配置,营造上下结合的政策环境。

2.建设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粮食龙头企业在粮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粮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十一五”重点突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机制,在企业形成吸引人才、创新技术的研发平台,不断培育企业竞争的后发优势。通过增强企业自身的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人才和资金的主要投入者、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新技术的创造者和产业发展先导技术的引领者。

转制科研院所是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优良资源,是行业应用技术研发的主体力量。发挥以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粮食科技型企业为主体,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粮食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实现创新主体与经营主体最紧密的结合。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让。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高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建设以公益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发挥社会公益科研机构和大学新科学创造和引领技术持续创新的作用。通过建立稳定的投入和激励机制,形成优良的科研环境,突出以人为本,把社会公益科研机构和大学建成粮食学科带头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不断提高粮食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吸引国内外高层研究人才,为粮食科学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4.建设以地方粮食科研院所为主的区域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突出省级粮食科研院所学科优势和服务特色。各级粮食科研机构、质量检测机构要加强对地区粮食经济和农村粮食产后的技术服务。联合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国家与区域农村粮食产后技术服务中心。不断推广先进、适用的粮食新技术,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粮食流通技术方式。通过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主产区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技术支撑。通过加强国家与地方,以及地区间、部门(行业)间的科研人员交流和技术项目合作,发展和强化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5.建设中介机构有效参与的科技服务体系。“十一五”通过加强中介组织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粮油学会联系各创新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粮食科技发展,为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供信息指导和市场服务。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通过网络化服务推广技术成果,使之成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

针对粮食行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十一五”为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粮食科技运行机制的建设。深化粮食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研究解决粮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在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针对科研院所转制后仍存在传统体制的薄弱环节,加快建立既能够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又能提高政府协调能力;既能激发创新主体的内在活力,又能实现体系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大型粮食科技型企业,更要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形成稳定的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在不断创造企业效益的同时,注重发挥粮食科技优良资源在粮食产业和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十一五”积极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参与粮食科技创新活动,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技合作与竞争,鼓励人才流动,形成“竞争、协作、流动、开放”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吸引社会优秀科技人才,推动粮食科技进步和创新。

2.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我国粮食产业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技术垄断,获得国际贸易有利地位和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点。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广泛学习和引入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加强基础研究,发展交叉学科和前沿技术,以发展生物技术及应用作为突破口,在粮食储藏、加工等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集成为核心,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基础条件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十一五”要体现为粮食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化等科技活动提供有效的转化平台。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粮食重大产业化工程,如粮食流通通道建设、粮食深加工产业化工程示范、粮食安全储藏等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公益科研机构和大学组建国家粮食局重点开放实验室,并争取创建国家级粮食重点实验室;以粮食科研机构为主组建国家级粮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不同地区以优势技术领域、优势技术产品为重点组建国家粮食局(省级)粮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重点粮食产品和特色资源型产品为依托,在粮食主产区的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粮食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构建支撑有力、机制灵活、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粮食工程技术转化平台。

六、组织措施

为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部署,确保粮食科技在“十一五”有较快的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粮食科技对粮食产业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粮食科技的指导管理工作。为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调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成政府部门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发挥行业优势、吸引社会力量的协调互动开放式格局,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形成有力的组织措施和政策保障。

(一)逐步改变粮食科技的管理方式

粮食科技管理部门要改变单纯的以项目支持和单项技术研发的科技管理模式,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科学的安排项目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强化和引导粮食科技发展方向,将项目安排与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结合起来。在科技攻关过程中,既要注意发挥行业优势,也要加强与其他行业及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联合。通过对重点技术领域的扶持,形成项目、基地、人才互相协调的科技发展新局面。积极研究探讨有利于引导和推动从跟踪模仿研发向自主创新研发转变的管理方式。

(二)加大对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科研投入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公益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公益类院所要继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探索以院所长基金等方式,建立对基础研究、交叉学科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的稳定投入和激励机制。把粮食应用基础研究与人才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为公益类院所的发展创造一流的研发环境。

(三)积极争取对粮食科技的政策支持

各级粮食管理部门、各类粮食科研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发展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要求,积极组织和促进《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对粮食科研和高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省级粮食科研经费预算。各级粮食部门应积极争取粮食产后处理技术、设备享受同等农机的政策性补贴。

(四)为企业创造发展科技的政策环境

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获取政策支持;对企业重大技术和设备引进项目,要组织科研单位、设备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争取享受政策性扶持;对于带动主产区粮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作用较大的重大粮食深加工技术、设备的项目,也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鼓励设立粮食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形成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扩大规模、产品、技术升级的资金扶持机制。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人民政府联系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规则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联系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规则
河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省人大代表)的联系,根据国家法律和《河北省国家机关联系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联系省人大代表,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把听取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接受代表监督,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四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召开重要工作会议、组织重大检查活动、调查重大问题,或省政府领导同志现场办公,根据情况和需要,可以邀请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参加。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的情况,应及时向有关的省人大代表通报,并征询他们的意见。
第五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领导应采取通信、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一两位省人大代表保持经常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改进政府工作。
第六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认真接待省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的代表视察、调查、检查和评议活动,广泛听取代表意见,答复和解释有关问题;应代表要求,被约见的省政府领导(或其委托人)、部门负责人,应向代表说明有关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七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把办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纳入工作议事日程。省政府领导应按各自分工,每年研究办理一至几件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指导承办部门妥善解决问题。
第八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省政府组成人员应按规定到会听取意见,通报工作情况,共商促进本省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大计。
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九条 本规则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4月22日

民用航空企业节能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民航局


民用航空企业节能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1992年4月29日,民航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能源的监督管理,推进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管理的规定,结合民航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的民用航空企业。
第三条 企业其主管领导,应以承办节能管理职责的部门为主,协调企业有关部门,做好节能考核工作。
第四条 企业节约能源考核,分为“民航节能达标企业”、“民航节能先进企业”两个等级,考核标准见附件2。
企业节约能源考核评分标准为:
1.民航节能达标企业总分≥80分;
2.民航节能先进企业总分≥90分。
第五条 企业应通过节能管理考核,完善企业节能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使节能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六条 企业节约能源考核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以节能管理为基础,促进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提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企业节能应从节能达标企业开始,逐步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八条 凡申报节能达标和先进企业的航空运输企业,其机型的万吨公里耗油量必须达到民航局规定的要求(见附件1)。机场和其它类型企业申报节能达标和先进企业,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应比上年有明显降低。
第九条 企业应较好地完成年度生产计划和主要经济、技术定额指标,以及国家和民航局提出的节能管理工作要求。
第十条 企业应做到节能管理机构健全,落实各项能源和节能管理制度,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和经济责任制,严格实行节奖超罚。
第十一条 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规定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能源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 申报民航节能达标、节能先进的企业,要具备民航局规定的计量要求。
第十三条 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节能管理规定,或发生重大消费能源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不得参加当年的节能达标、节能先进企业的考核。
第十四条 企业申报节能达标企业、节能先进企业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能量平衡测试,并达到相应的能量平衡测试水平。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企业申报节能达标、节能先进企业,应根据民航节能达标企业、节能先进企业的考评标准先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填写民航企业节能考核申报表。
第十六条 申报节能达标的直属企业,由企业所在地区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考核,报民航局审批。地区管理局管辖的企业和机场(包括地方航空公司、机场),由地区管理局审批,报民航局备案。
第十七条 申报民航节能先进企业,由所在地区管理局会同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民航局,由民航局组织考核、审批并颁证,报国家节能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民航局一般在每年第二季度考核上年度民航节能达标企业、节能先进企业,并对每年的节能达标企业、节能先进企业进行一次通报表彰。
第十九条 对已经达到节能达标企业、节能先进企业的单位,其称号有效期为三年。期限届满时,企业需重新申报考核。如不重新申报,其所享受的称号和奖励政策自然终止。
第二十条 对获得节能达标、节能先进企业等级称号的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节能达标企业的复查,由企业先行自查,自查的结果,报地区管理局审核。地区管理局应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企业,并报民航局备案。节能先进企业的复查,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由地区管理局提出初审意见,民航局组织复查,并做出复查结论。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的解释权属民航局。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于一九九二年十月一日施行。
附件1 机型万吨公里耗油量考核标准
单位:吨/万吨公里
------------------------------------------------------------
| 机 型 | 民航节能 | 民航节能 |
| | 达标企业 | 先进企业 |
|----------------------------|------------|------------|
| 波音747--400 | 3.8 | 3.5 |
| 波音747CMB | 3.8 | 3.6 |
| 波音747--200 | 4.6 | 4.4 |
| 波音747SP | 5.2 | 5 |
| 波音747--200F | 3.1 | 3 |
| 波音767 | 3.5 | 3.3 |
| 波音757 | 3.5 | 3.4 |
| A300 | 3.4 | 3.3 |
| A310 | 3.7 | 3.5 |
| MD82 | 4.6 | 4.4 |
| 图154 | 5.9 | 5.7 |
| 波音707 | 6.9 | 6.5 |
| 波音737--300 | 3.8 | 3.5 |
| 波音737--200 | 4.6 | 4.5 |
| 三叉戟 | 7.6 | 7.3 |
| BAe--146 | 6.1 | 5.8 |
| C--130 | 4.4 | 4.2 |
| 安24 | 8.8 | 8.4 |
| 运七 | 8.9 | 8.8 |
| 肖特360 | 6 | 5.8 |
------------------------------------------------------------
附件2 民航节能管理达标、先进企业考核标准
----------------------------------------------------------------------------------------
|序号|项目 | 内 容 |分数|
| |类别 | | |
|----|------|------------------------------------------------------------------|----|
| | | 1.企业有一名领导主管节能工作(5分) | |
| | | (1)组织研究、贯彻国家及上级节能方针、政策、规定、任务的 |1 |
| | |实施意见; | |
|1 |节 | (2)定期召开节能办公会议或节能工作会议,检查对节能方针、 |2 |
| |能 |政策、法规、任务以及本单位节能计划,措施(项目)的完成情况,总 | |
| |管 |结经验,推广典型,市署并组织完成节能目标; | |
| |理 | (3)检查能源供应和节能管理工作情况,协调本企业能源供用, |2 |
| |组 |解决在能源供用和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
| |织 | 2.有节能机构,配备有专、兼职节能管理人员(8分) | |
| |⌒ | (1)企业有指定或设立承办节能的管理机构,落实了节能管理职责;|2 |
| |18 | (2)配备有专、兼职节能管理人员; |1 |
| |分 | (3)节能技术管理人员占全部节能管理人员的40%以上; |1 |
| | ) | (4)建立有三级节能管理网; |1 |
| | | (5)定期召开三级节能网成员,即专、兼职节能管理人员会议(每 |3 |
| | |季度不少于一次),学习节能有关文件,公布考核结果,分析用能情 | |
| | |况,提出改进措施。 | |
| | | 3.节能管理机构职责明确(5分) | |
| | | (1)提出贯彻上级节能工作要求和具体落实措施,并负责组织实 |1 |
| | |施; | |
| | | (2)组织企业有关部门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工作规划,落实节能 |2 |
| | |技术改造项目、推广采用切合企业实际的节能经验和措施,布署其它节 | |
| | |能有关工作; | |
| | | (3)督促并定期检查各有关部门完成各项节能计划与任务。 |2 |
|----|------|------------------------------------------------------------------|----|
|2 |能的 | 1.企业获得三级以上计量合格证; |2 |
| |源配 | 2.具有符合标准的能源计量网络图; |2 |
| |计备 | 3.能源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达到95%以上; |2 |
| |量和 | 4.能源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95%以上; |2 |
| |器管 | | |
| |具理 | | |
| |(12| | |
| |分) | | |
------------------------------------------------------------------------------------------
----------------------------------------------------------------------------------------
|序号|标准| 内 容 |分数|
| |类别| | |
|----|----|------------------------------------------------------------------|----|
| | | 5.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 |
| | | 6.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率达到95%以上。 |2 |
|----|----|------------------------------------------------------------------|----|
|3 |能 | 1.能源采购、供应、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完善并有统计档案 | |
| |源 |(5分) | |
| |统 | (1)总队、大队、中队(车间)、班组(分队)、机具、设备、 |2 |
| |计 |车辆能源消耗原始记录齐全,统计台帐健全; | |
| |( | (2)能源采购、供应、消耗统计档案; |1 |
| |10| (3)能源在输送、转换、转供、使用等过程中收支基本平衡。 |2 |
| |分 | 2.企业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及时报送能源统计报表(5分) | |
| | )| (1)按规定内容、时间及时上报能源统计报表; |3 |
| | | (2)企业内部按日(或时)、月进行能源统计,并能定期分析用 |2 |
| | |能情况。 | |
|----|----|------------------------------------------------------------------|----|
|4 |能 | 1.企业能源消耗实行定额管理(5分) | |
| |源 | (1)企业按月、季、年下达能源消耗定额指标; |2 |
| |消 | (2)综合能源消耗定额考核面,达到总能源消耗量的95%以上; |2 |
| |耗 | (3)定期公布消耗和考核结果。 |1 |
| |实 | 2.按上级下达的能源消耗指标,分解到车间(中队)和重要机台 | |
| |行 |(50KW以上)(3分) | |
| | | (1)按分解指标,对车间(中队)、重要机台进行考核; |1 |
| | | (2)总队、大队、车间(中队)、班组、分队(工段),定期召 |2 |
| | |开能源消耗分析会,总结经验,制订改进措施。 | |
| | | 3.企业采用综合能源总量或单项能源消耗定额等形式实行层层承 | |
| | |包、定期考核,奖惩兑现(2分) | |
| | | (1)根据能源消耗定额或承包要求,可单项承包,也可列入企业 |1 |
| | |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 | |
| | | (2)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奖惩兑现。 |1 |
|----|----|------------------------------------------------------------------|----|
|5 |能(| 1.能源管理制度健全,并制订有能源分配计划(5分) | |
| |源8| (1)能源采、供、用管理制度健全; |2 |
| |的分| (2)有能源分配计划; |1 |
| |使)| (3)能源采、供、用有专人负责并落实责任制。 |2 |
| |用 | 2.新增用能量或增加用能设施经过节能管理机构审核(3分) |3 |
| |与 | | |
| |管 | | |
| |理 | | |
----------------------------------------------------------------------------------------
----------------------------------------------------------------------------------------
|序号|标准| 内 容 |分数|
| |类别| | |
|----|----|------------------------------------------------------------------|----|
|6 |通机| 1.管理制度健全。 |2 |
| |用具| 2.有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经过节能管理部门审核。 |2 |
| |水管| 3.完成当年节能技术改造计划。 |2 |
| |电理| 4.无国家公布淘汰的设备产品,或制订了淘汰、更新计划。 |2 |
| |设(| | |
| |备8| | |
| |、 | | |
| | )| | |
|----|----|------------------------------------------------------------------|----|
|7 |节使| 1.企业要按国家或民航局规定安排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 |2 |
| |能用| 2.由节能和能源管理部门共同审定重点能源项目(含配套设施) | |
| |技管|有技术、理论、效益论证,并监督检查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2 |
| |术理| 3.节能技术改造资金由节能管理部门掌握,用于节能技术改造、 |2 |
| |改(|推广四新和其它节能项目。 | |
| |造6| | |
| |资分| | |
| |金)| | |
| |的 | | |
|----|----|------------------------------------------------------------------|----|
|8 |能 | 企业能量平衡测试(8分) | |
| |量 | (1)完成主要耗能设备的能量平衡测试; |4 |
| |平 | (2)经民航局或省、市联合组织验收并获得合格证。 |4 |
| |衡 | | |
| |测 | | |
| |试 | | |
| |( | | |
| |8 | | |
| |分 | | |
| | )| | |
|----|----|------------------------------------------------------------------|----|
|9 |节 | 1.严格执行奖惩规定并实施兑现(8分) | |
| |约 | (1)严格执行上级节能奖惩规定,并制定有企业节能奖惩实施办 |3 |
| |能 |法; | |
| |源 | (2)根据能耗考核结果定期实行节奖超罚并兑现; |2 |
| |奖 | (3)对违章用能和浪费能源的单位或个人有处罚措施并兑现。 |3 |
| |惩 | 2.企业节能奖金由节能管理部门掌握并按规定使用(5分) | |
| |( | (1)节能奖金的使用管理由节能管理部门掌握并按规定执行; |2 |
| |13| (2)按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耗受罚的原则,奖惩 |3 |
| |分 |兑现,分配合理。 | |
| | )| | |
----------------------------------------------------------------------------------------
----------------------------------------------------------------------------------------
|序号|标准| 内 容 |分数|
| |类别| | |
|----|----|------------------------------------------------------------------|----|
|10|节 | 1.企业采用各种形式宣传上级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有计划、 |2 |
| |能 |有安排、有落实地提高全员节能意识(2分) | |
| |宣 | 2.企业节能培训工作列入计划,实现制度化、经常化(5分) | |
| |传 | (1)企业专、兼职节能管理人员,每半年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 |1 |
| |教 | (2)对主要耗能岗位操作人员,每年培训一次; |2 |
| |育 | (3)党政工团有计划地配合开展各种节能培训活动。并参加有关 |2 |
| |( |部门举办的节能培训班。 | |
| |7 | | |
| |分 | | |
| | )| | |
----------------------------------------------------------------------------------------
说明:
1.节约能源管理的考核标准,按以上各项要求的内容进行考评,做到的得分,未做到的不得分或扣分。
2.考评(打分)方法以现场检查与资料查对相结合,企业必须提供考核的数据资料
和文字依据。
3.节约能源管理采取百分制计分。企业申请民航节能达标、先进企业基本条件为考
评结果必须在80分以上。
4.“四新”是指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附件3
一九 年度
民航企业节能考核申报表

(盖章)
企 业 名 称----------------------------------------------------------
申 报 级 别----------------------------------------------------------
企业 所 在地----------------------------------------------------------
年 月 日
报 送 日 期----------------------------------------------------------
中国民用航空局节能委员会
说 明
1.凡申报民航节能达标、先进企业,一律按本表格式要求填写。
2.本表由企业填报,填写情况真实可靠,填表时要求字迹端正、清晰。
3.申报民航节能达标、先进企业的,需上报材料一式五份。
4.各企业上报的材料,装订成册,截割大小一致,齐整。
民航企业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表
------------------------------
--------------------------------------------------------------------------
|企业详细地址| |
|------------|--------------------------------------------------------|
|节能机构名称| | 计量等级 | |
|------------|--------------|----------------|----------------------|
|已定节能等级| |能量平衡验收等级| |
|------------|--------------|----------------|----------------------|
| 申报等级 | |节能考核自查得分| |
|----------------------------------------------------------------------|
| | 指 标 名 称 |单 位|申报年度|上年度|增、减(+、--%)|
| |--------------------|------|--------|------|------------------|
| |1.总收入(总产值)|万 元| | | |
| |--------------------|------|--------|------|------------------|
| |2.净收入(净产值)|万 元| | | |
| |--------------------|------|--------|------|------------------|
|主|3.实现利润 |万 元| | | |
| |--------------------|------|--------|------|------------------|
| |4.上缴利税 |万 元| | | |
|要|--------------------|------|--------|------|------------------|
| |5.当年节能总价值 |万 元| | | |
| |--------------------|------|--------|------|------------------|
|经|6.可比成本降低率 | % | | | |
| |--------------------|------|--------|------|------------------|
| |7.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 | |
|济|--------------------|------|--------|------|------------------|
| |8.等级事故 | 次 | | | |
| |--------------------|------|--------|------|------------------|
|指|9.主要产品产量 | | | | |
| |--------------------|------|--------|------|------------------|
| |其中:(1) | | | | |
|标|--------------------|------|--------|------|------------------|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注:1.利润和纳税,如有不可比因素时,应附说明材料,并计算到可比,与上年度
对比。
2.主要产品产量,航空运输用万吨公里,通用航空和机场用换算万吨公里。
能 耗 考 核 情 况 表
----------------------------------------------------------------------------------
| 项 目 | 计 算 |标准及指标|申报年度|上年度实际|企业主管部门|
| | 单 位 | |完成指标| 完成指标 |检查确认情况|
|----------------|------------|----------|--------|----------|------------|
|机型总平均耗油 | | | | | |
|量 |吨/万吨公里| | | | |
|其中:(分机型)| | | | | |
|耗油量) |吨/万吨公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 目 |计 算|年度计划指标|申报年度|上年度 |企业主管部门|
| |单 位| |实际完成|实际完成|检查确认情况|
|----------------|--------|------------|--------|--------|------------|
|企业耗能总量 |吨标煤 | | | | |
|其中:煤 | 万吨 | | | | |
| 水 | 万吨 | | | | |
| 电 |千瓦小时| | | | |
| 油 | 吨 | | | | |
| | | | | | |
| | | | | | |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报年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情况
----------------------------------------------------------------------------
| 企业自检情况介绍(当年所做工作及取得的节能效果) |
|------------------------------------------------------------------------|
| |
| |
| |
| |
| |
| |
----------------------------------------------------------------------------
申报年企业节能技改计划完成情况
----------------------------------------------------------------------
| |项目计划|项目完成|投资计划|实际完成|形成年节能 |
| 项 目 | | | | | |
| |年 度|时 间|(万元)|(万元)|量(吨标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共项)| | | | | |
|------------|--------|--------|--------|--------|------------|
| 合 计 | | | | | |
----------------------------------------------------------------------
注:1.重点项目应单项填表;
2.小项目填入其他一项。
申报年企业推广节能“四新”情况
------------------------------------------------------------------
| |计划推|实际完|完成投资量| |截至本年底止|
|项目名称| | | |形成节能量| |
| |广 数|成 数| (元) | |累计推广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节能“四新”填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上级部门组织检查组考查意见
----------------------------------------------------------------------------
| 检查组考核情况: |
| |
| | |
| 考评员负责人: (签字) |
----------------------------------------------------------------------------
注:1.对企业申报材料逐项进行检查,核实计算数值;
2.检查出的问题和改正的结果,逐条填入考查意见栏;
3.检查组按节能管理工作考核标准、考评结果提出推荐意见。
上级部门审核、推荐意见
----------------------------------------------------------------------------
| 民航地区管理局推荐意见: |
| |
| |
| |
| 年 月 日 (章) |
|------------------------------------------------------------------------|
| 省、市节能办推荐意见: |
| |
| |
| |
| 年 月 日 (章) |
|------------------------------------------------------------------------|
| 省级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意见: |
| |
| |
| |
| 年 月 日 (章) |
|------------------------------------------------------------------------|
| 民航局审核: |
| |
| |
| |
| 年 月 日 (章) |
----------------------------------------------------------------------------
附 件 表
----------------------------------------------------------------------------
| 企业计量验收合格证影印件: |
| |
| |
| |
|------------------------------------------------------------------------|
| 企业能量平衡或主要设备测试验收合格证影印件: |
| |
| |
| |
----------------------------------------------------------------------------
说 明
能源单耗指标。对企业能源单耗的计算,具体地说是对燃料(或动力)单耗的计算。
在计算燃料(或动力)的单耗指标时,应将企业非生产使用的燃料(或动力)从企业总消
耗量中剔除。其计算方法如下:
单位用燃料(或动力)总量--非生产用燃料(或动力)量
燃料(或动力)单耗=----------------------------------------------------
产 品 产 量
单位用燃料(或动力)总量--非生产用燃料(或动力)量
万元产值燃料(或动力)单耗=----------------------------------------------------
产品产值(万元)
综合生产企业,各种产品的燃料(或动力)消耗量,可先按各种产品的燃料(或动力)
消耗比例分摊计入每种产品,然后再分产品计算燃料(或动力)的单耗指标。
计算燃料的单耗指标时,对使用综合燃料如重油、煤炭、天然气等除按实物量核算
外,还要按各种燃料的不同发热量,折成每公斤发热量7000大卡的标准燃料计算。
某种燃料每公斤发热量
折成7000大卡标准煤燃料(吨)=某种燃料耗用量(吨)×----------------------
7000大卡
计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是按不同能源的发热值乘以不同能源量之和。
例 某企业本期耗煤5000吨,每公斤平均发热值为5000大卡;耗用重油1000吨,每公
斤平均发热量10000大卡,折合成标准燃料(标准煤)计算如下:
5000 10000
标准燃料耗用量(吨)=(5000×--------)+(1000×----------)
7000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