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新闻出版署关于继续进行重新核发记者证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1:32:01  浏览:99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闻出版署关于继续进行重新核发记者证工作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关于继续进行重新核发记者证工作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我署于1989年4月10日发出《关于重新核发记者证的通知》,准备于当年开始重新核发记者证工作。后来核发工作暂时停止。目前,全国报刊整顿已经结束,报刊社记者站的重新登记也基本完成,因此,全国记者证的统一核发工作可以继续进行。对核发工作的有关事项,现作出
如下通知:
一、各地重新核发记者证工作,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开始继续进行,至1990年11月15日结束,届时统一使用新的记者证,旧证同时作废。
二、此次重新核发记者证,原则上仍按照《关于重新核发记者证的通知》规定的各项标准和办法进行。
三、各新闻机构应按规定要求,严格审核本单位记者资格,认真填写《领取记者证登记表》和《领取记者证人员情况表》。凡填表不合要求或填表不实的,发证机关可拒绝发证;各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在审核新闻机构领证人员资格时,应按照规定严格审核,凡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证。


四、此次重新核发记者证的具体事项,可参照《对重新核发记者证的几点说明》(见附件)办理。

附件:对重新核发记者证的几点说明
一、此次重新核发记者证的单位为编入“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社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
由于新闻性期刊的界定比较复杂,期刊社记者证的核发这一次暂不进行。
持“内部报刊准印证”的报刊社,此次不列入核发记者证范围。
二、发给记者证的人员,应是新闻机构编制内具有新闻专业技术职务并从事编采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
对个别未进行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报社及确属行政系列,不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报社,其记者证的核发,各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可参照本说明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办理。
三、新闻机构记者站中属地方编制委员会专门下达(或同意调剂)编制指标的专职记者,应发给特约记者证;无编制指标的不得发给记者证或特约记者证。
四、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等非编采部门的人员,一律不发记者证或特约记者证。
五、对新闻机构中反聘的、目前仍在编采岗位上工作、且原已评定过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离、退休人员,凡是从本新闻单位反聘的,可发给记者证;从外新闻单位反聘的,应发给特约记者证。反聘人员记者证或特约记者证的有效期应与该人员反聘期一致。
六、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记者证的重新核发,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重新核发全国广播影视系统记者证的具体办法》办理。
七、本次重新核发记者证采取统一编号。报社记者证的编号为十位阿拉伯数字,前六位数字与该报的“国内统一刊号”相同,后四位数字为报社记者证的流水编号。
例:《新闻出版报》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0079,该报社的记者证编号即为1100790001至1100799999;特约记者证编号为110079T001至110079T999。
广播影视系统记者证编号,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有关文件办理。但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广播电视报,其记者证仍按报纸序列编号。
八、《领取记者证登记表》、《领取记者证人员情况表》各一式三份,除一份留存报社外、另外两份分别报当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及新闻出版署备案。
九、本次重新核发的记者证统一内芯,工本费为每个0.45元。考虑到各地审核发证机关在发证过程中会有一些必要的开支,在发证时,记者证内芯费用可适当增加,但每个不得超过0.50元。




1990年9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制度。2003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在沿海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渔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海洋捕捞渔船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捕捞强度控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渔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9号)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海洋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

  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之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渔民和社会各界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理念逐步形成,海洋捕捞渔船盲目增长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渔船管理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渔船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口数量多、就业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海洋捕捞强度仍然超过资源的可承载能力。特别是随着新的国际海洋制度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陆续签订渔业或海域划界协定,我渔船的作业渔场缩小,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仍然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坚持并不断完善海洋渔船控制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控制捕捞强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控制制度,“十二五”末,全国及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不突破《实施意见》确定的2010年实际控制数(详见附表)。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完成“十二五”控制任务的基础上,加大渔船控制和减船转产力度。超额完成控制任务的,空出指标可由相关省(区、市)统一调剂,用于以提高渔船安全性和节能减排环保为目的的标准化渔船更新改造,具体办法由农业部制定。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不动摇,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执法监督,加强部门协调,确保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完成“十二五”海洋捕捞渔船控制任务,争取早日实现捕捞强度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捕量相适应的目标。

  二、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渔船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渔船标准化建设。渔业部门要组织科研单位和有关机构研究开发标准化渔船船型,推广使用国产船用关键设备,引导和鼓励渔民使用标准化渔船,提高渔船安全适航性,促进渔船节能减排,推进渔船现代化、自主化进程。要加强对修造船企业和渔船用柴油机厂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渔船修造企业资质认可制度和产品型式认可制度,推进渔船标准化管理和柴油机型谱、机号管理,禁止企业和个人随意更改渔船主机功率、随意标注柴油机型号和铭牌功率等行为。对存在上述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并依法严肃查处。

  切实加强渔船建造等环节管理。按照法律法规和渔船管理制度,对渔船建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拆解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查,落实签发人责任,对违反规定、违规签发各类证书证件的要依法追究签发人责任。沿海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渔业、工商、公安、船舶行业管理、交通和安监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渔船修造企业的监督管理,制造、更新改造渔船必须凭省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有效船网工具指标批准文件。加强辅助船、养殖船、休闲船、远洋船和出口船等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禁止以建造上述渔船名义建造国内捕捞渔船,禁止制造(按规定淘汰旧船再建造、更新改造捕捞渔船的除外)、进口在我国管辖水域生产的渔船。加强对跨地区建造渔船的监督管理,渔船建造地和渔船所有人所在地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采取措施,避免新的“三无”渔船产生。根据《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污染防治要求,制订老旧渔船报废标准和操作管理办法,推进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对报废渔船实行定点拆解并监督落实。

  进一步规范渔船流转和登记管理。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渔船购置审批手续,及时收回相关船舶证书证件,并按规定重新办理过户登记,明确船舶权属关系,维护渔民合法权益。要积极推进渔船交易服务中心或信息平台建设,引导渔民进场交易,规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秩序,公开交易信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捕捞业准入制度,捕捞许可证要优先发给当地专业渔民和渔业企业。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渔船登记和捕捞许可证申请应在渔船所有人户籍所在地进行,强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渔船和船舶所有人的安全监管责任。

  加强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海洋捕捞渔船档案和动态管理数据库,整合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和捕捞许可数据,确保渔船数据统一规范,实现渔船管理各环节相互衔接。积极推进渔船船位监控、渔船自动识别和电子标识等管理系统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渔船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提高执法监管效率,提高渔船管理和安全生产现代化水平,减少船舶碰撞等安全生产事故。

  三、规范渔具渔法,强化海洋生物资源养护

  加强渔具渔法规范管理。尽快制订捕捞渔具准用目录,实行渔具渔法审查认定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重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标准,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制定各种渔具的限制使用措施。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约束,逐步淘汰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破坏严重的作业方式,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船、渔具规模。到“十二五”期末,未列入渔具准用目录的渔具渔法一律禁止使用。

  坚持并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统筹考虑资源利用和保护效果、渔民接受程度、经济社会影响及执法管理能力等各种因素,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巩固休渔成果。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采取配套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好休渔期间部分困难渔民的生活问题,确保休渔制度平稳有序执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推进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逐步修复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四、加强政策支持,努力促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继续鼓励渔民减船转产。要落实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和项目,重点支持压减拖网、张网等对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的渔船以及因海域划界等原因而退出传统作业渔场的渔船。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配套措施,加强就业服务,积极引导捕捞渔民向水产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及其他非渔产业转移。要利用各部门、各地培训优惠政策,落实培训经费,开展职业培训以及转产转业和阳光工程等转移就业培训,切实提高渔民素质和生产技能,拓宽渔民就业渠道。

  完善渔区社会保障制度。要高度重视转产转业渔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妥善解决转产转业渔民生产生活出路,根据渔区社会经济特点,按照政府补贴、社会统筹、渔民合理负担的原则,将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积极推进渔业保险进程,引导鼓励渔民参加渔业互助保险,提高渔业风险保障能力,维护渔区社会稳定。

  认真执行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要严格按财政部、农业部《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确定补助对象,规范补助发放程序,防止以有证无船、一船多证、一证多船、非法船舶、伪造证件等形式套取补助资金,严禁扩大补助范围发放补助资金,禁止挤占、截留、挪用补助资金。

  五、强化执法管理,确保渔船管理制度实施

  加强渔政队伍建设。推进渔政人员纳入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断改善执法装备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渔政队伍。按照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督察规定(试行)》,建立渔政队伍层级督察机制,规范渔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渔政管理、渔船检验和渔港监督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严格渔船建造审批、检验、登记、捕捞许可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各个管理环节相互衔接,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切实加强渔业执法工作。有关部门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加大对“三无”渔船、违规建造渔船、使用假船名标识及“套牌”渔船、骗取或伪造渔船证书证件、擅自涂改遮挡船名船号、擅自改变主机功率等主要船舶技术参数和无证生产渔船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未取得渔业船舶修造企业资质、非法建造海洋捕捞渔船的企业,工商、公安、船舶行业管理、交通、安监和渔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六、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各地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渔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渔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将渔船控制目标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进行考核。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未完成渔船控制目标任务和渔船管理混乱、“三无”渔船、非法渔业活动多等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违反规定审批建造渔船、违规发放渔船证书证件,以及弄虚作假、伪造变造证书证件、套取骗取国家油价补贴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渔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养护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认真组织实施渔船控制和捕捞强度控制工作,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十二五”渔船管理和捕捞强度控制目标的如期实现。


附件:
农渔发[2011]5号.CEB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YYJ/201103/P020110323400045758281.ceb
加强捕捞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通知.doc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YYJ/201103/P020110323400046069169.doc
2010-2015年海洋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xls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YYJ/201103/P020110323400046384627.xls

农业部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
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制度。2003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在沿海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渔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海洋捕捞渔船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捕捞强度控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渔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9号)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海洋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
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之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渔民和社会各界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理念逐步形成,海洋捕捞渔船盲目增长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渔船管理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渔船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口数量多、就业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海洋捕捞强度仍然超过资源的可承载能力。特别是随着新的国际海洋制度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陆续签订渔业或海域划界协定,我渔船的作业渔场缩小,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仍然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坚持并不断完善海洋渔船控制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控制捕捞强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控制制度,“十二五”末,全国及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不突破《实施意见》确定的2010年实际控制数(详见附表)。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完成“十二五”控制任务的基础上,加大渔船控制和减船转产力度。超额完成控制任务的,空出指标可由相关省(区、市)统一调剂,用于以提高渔船安全性和节能减排环保为目的的标准化渔船更新改造,具体办法由农业部制定。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不动摇,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执法监督,加强部门协调,确保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完成“十二五”海洋捕捞渔船控制任务,争取早日实现捕捞强度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捕量相适应的目标。
二、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渔船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渔船标准化建设。渔业部门要组织科研单位和有关机构研究开发标准化渔船船型,推广使用国产船用关键设备,引导和鼓励渔民使用标准化渔船,提高渔船安全适航性,促进渔船节能减排,推进渔船现代化、自主化进程。要加强对修造船企业和渔船用柴油机厂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渔船修造企业资质认可制度和产品型式认可制度,推进渔船标准化管理和柴油机型谱、机号管理,禁止企业和个人随意更改渔船主机功率、随意标注柴油机型号和铭牌功率等行为。对存在上述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并依法严肃查处。
切实加强渔船建造等环节管理。按照法律法规和渔船管理制度,对渔船建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拆解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查,落实签发人责任,对违反规定、违规签发各类证书证件的要依法追究签发人责任。沿海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渔业、工商、公安、船舶行业管理、交通和安监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渔船修造企业的监督管理,制造、更新改造渔船必须凭省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有效船网工具指标批准文件。加强辅助船、养殖船、休闲船、远洋船和出口船等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禁止以建造上述渔船名义建造国内捕捞渔船,禁止制造(按规定淘汰旧船再建造、更新改造捕捞渔船的除外)、进口在我国管辖水域生产的渔船。加强对跨地区建造渔船的监督管理,渔船建造地和渔船所有人所在地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采取措施,避免新的“三无”渔船产生。根据《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污染防治要求,制订老旧渔船报废标准和操作管理办法,推进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对报废渔船实行定点拆解并监督落实。
进一步规范渔船流转和登记管理。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渔船购置审批手续,及时收回相关船舶证书证件,并按规定重新办理过户登记,明确船舶权属关系,维护渔民合法权益。要积极推进渔船交易服务中心或信息平台建设,引导渔民进场交易,规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秩序,公开交易信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捕捞业准入制度,捕捞许可证要优先发给当地专业渔民和渔业企业。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渔船登记和捕捞许可证申请应在渔船所有人户籍所在地进行,强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渔船和船舶所有人的安全监管责任。
加强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海洋捕捞渔船档案和动态管理数据库,整合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和捕捞许可数据,确保渔船数据统一规范,实现渔船管理各环节相互衔接。积极推进渔船船位监控、渔船自动识别和电子标识等管理系统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渔船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提高执法监管效率,提高渔船管理和安全生产现代化水平,减少船舶碰撞等安全生产事故。
三、规范渔具渔法,强化海洋生物资源养护
加强渔具渔法规范管理。尽快制订捕捞渔具准用目录,实行渔具渔法审查认定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重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标准,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制定各种渔具的限制使用措施。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约束,逐步淘汰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破坏严重的作业方式,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船、渔具规模。到“十二五”期末,未列入渔具准用目录的渔具渔法一律禁止使用。
坚持并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统筹考虑资源利用和保护效果、渔民接受程度、经济社会影响及执法管理能力等各种因素,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巩固休渔成果。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采取配套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好休渔期间部分困难渔民的生活问题,确保休渔制度平稳有序执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推进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逐步修复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四、加强政策支持,努力促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继续鼓励渔民减船转产。要落实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和项目,重点支持压减拖网、张网等对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的渔船以及因海域划界等原因而退出传统作业渔场的渔船。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配套措施,加强就业服务,积极引导捕捞渔民向水产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及其他非渔产业转移。要利用各部门、各地培训优惠政策,落实培训经费,开展职业培训以及转产转业和阳光工程等转移就业培训,切实提高渔民素质和生产技能,拓宽渔民就业渠道。
完善渔区社会保障制度。要高度重视转产转业渔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妥善解决转产转业渔民生产生活出路,根据渔区社会经济特点,按照政府补贴、社会统筹、渔民合理负担的原则,将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积极推进渔业保险进程,引导鼓励渔民参加渔业互助保险,提高渔业风险保障能力,维护渔区社会稳定。
认真执行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要严格按财政部、农业部《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确定补助对象,规范补助发放程序,防止以有证无船、一船多证、一证多船、非法船舶、伪造证件等形式套取补助资金,严禁扩大补助范围发放补助资金,禁止挤占、截留、挪用补助资金。
五、强化执法管理,确保渔船管理制度实施
加强渔政队伍建设。推进渔政人员纳入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断改善执法装备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渔政队伍。按照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督察规定(试行)》,建立渔政队伍层级督察机制,规范渔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渔政管理、渔船检验和渔港监督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严格渔船建造审批、检验、登记、捕捞许可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各个管理环节相互衔接,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切实加强渔业执法工作。有关部门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加大对“三无”渔船、违规建造渔船、使用假船名标识及“套牌”渔船、骗取或伪造渔船证书证件、擅自涂改遮挡船名船号、擅自改变主机功率等主要船舶技术参数和无证生产渔船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未取得渔业船舶修造企业资质、非法建造海洋捕捞渔船的企业,工商、公安、船舶行业管理、交通、安监和渔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六、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各地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渔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渔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将渔船控制目标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进行考核。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未完成渔船控制目标任务和渔船管理混乱、“三无”渔船、非法渔业活动多等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违反规定审批建造渔船、违规发放渔船证书证件,以及弄虚作假、伪造变造证书证件、套取骗取国家油价补贴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渔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养护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认真组织实施渔船控制和捕捞强度控制工作,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十二五”渔船管理和捕捞强度控制目标的如期实现。

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制度(试行)

财政部


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制度(试行)
财政部


根据1997年9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六批)废止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的规定,经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以下称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称事务所)及其所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以下称分支机构)。
三、主管财政机关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报表项目作适当变动,并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
四、本制度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解释。
五、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一、事务所应根据本身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或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由内部某一机构具体负责会计工作,明确会计主管人员和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二、事务所对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经主管财政机关同意。
三、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会计制度,努力维护财经纪律,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四、会计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本制度的具体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五、事务所行政负责人,应保证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职权,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
六、事务所应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三章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一、事务所应设置完整的会计帐簿,所有收入与支出,都必须入帐核算。一切会计核算业务,均须有合法、真实、正确的会计凭证。
二、事务所的收入与费用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对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对于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事务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报,应当划分期间。事务所的会计年度按照公历年度确定,即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四、事务所的会计记帐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元以下至角分。涉及外币核算的,应折合人民币记帐,同时登记外币金额和汇率。
五、事务所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帐法。
六、事务所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会计报表各项目的编报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如需变更,应当自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变更,并在变更年度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第四章 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
一、事务所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包括以下几类:
(一)各种支出款项的凭证。
(二)各种收入款项的凭证。
(三)与银行及其他往来单位的结算凭证。
(四)其他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单据、票证、表册等。
各种原始凭证应当具备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
二、事务所原始凭证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凭证的名称和填制日期;
(二)填制凭证的单位或填制人、单位公章;
(三)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四)经济业务的内容、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
(五)本单位经办人员签名或盖章。
三、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真实性应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应拒绝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退回更正、补充。
四、事务所的记帐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收支业务不多的,可以通用一种记帐凭证。各种记帐凭证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填制日期、编号;
(二)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三)会计科目名称及金额;
(四)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五)填制凭证人员、记帐、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章。收付款的记帐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章。
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各种记帐凭证,期末业务结转和错帐的更正可以不附原始凭证。
五、会计人员在编制记帐凭证时,必须做到:
(一)每一会计分录,都要记借方和贷方会计科目,借贷方科目应保持正确、清晰的对应关系,所记金额应平衡。
(二)记帐凭证根据每项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对当天发生的同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归并后编制。
(三)记帐凭证每月或每季编顺序号,连同所附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六、事务所应设置总帐、明细帐和日记帐三种主要帐簿和各种必要的备查帐簿,并根据会计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及时进行登记。
七、总帐和各种明细帐都必须按月结帐,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应按日结帐,并经常与库存现金、银行对帐单核对,做到帐款、帐帐相符。
八、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使用订本帐,不得用银行对帐单或其他方法代替日记帐。
采用计算机记录的日记帐,应当每天打印成书面形式,至少按月顺序装订成册。
九、启用帐簿时,必须在帐簿封面上写明事务所名称、帐簿名称和所属会计年度,在帐簿扉页上写明启用日期、帐户目录、帐簿页数,并由会计主管人员、记帐人员签章。记帐人员调动工作时,应注明交接日期,并由交接和监交人员签章。
十、会计帐簿要保持帐面整洁、字迹工整。如发生记帐错误,应根据错误情况,采用正确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十一、新年度开始时,除固定资产明细帐可在年终结帐后连续使用旧帐外,其他各帐必须另建新帐。建立新帐时,应根据上年各有关帐户的余额直接转入新帐的有关帐户。各种活页帐平时按每一帐户分别编号,年终帐务结束后,按帐户顺序整理,装订成册,并逐页编总页号,同其他帐
簿一并归档。

第五章 会计交接和会计档案
一、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办理交接工作。交接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事务所负责人监交;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二)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对于已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必须填制完毕,尚未登记帐目的,必须登记完毕。记帐人员应在帐册所记最末一笔数字处盖章,同时在所经管帐册的“经管人员一览表”注明移交日期并签章。对于尚未办完的事项和文件,如不可能在移交
前完成,必须把经办过程向接替人交代清楚,由接替人继续办理。
(三)办理交接时,应移交和交代的事项有:有关印鉴;库存现金、支票簿、有价证券;会计凭证、帐簿和其他会计档案资料;有关的文件规定、规章制度;各种应经办的未了事项及其他应交代的工作。
(四)编造移交清册一式3份,由移交人、接替人各执1份,一份报领导审阅后归档。
撤销或合并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经办会计人员必须负责办理全面清理移交手续后,才能离任。
二、事务所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建立会计档案,妥善保管,并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严格执行。

第六章 会 计 科 目
一、会计科目总则
(一)本章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和查阅核对,事务所不能任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事务所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
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
编号 | 名 称 |编号 | 名 称
----------------------------
| 一 资产类 | | 二 负债类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101|现金 |201|短期借款
102|银行存款 |211|应付款项
111|应收票据 |212|应交税金
121|应收款项 |213|其他应付款
122|物料用品 |214|预提费用
123|内部往来 |215|应付工资
124|其他应收款 |221|职工福利基金
131|待摊费用 |222|职工奖励基金
|长期投资 |223|职工待业保险金
141|拨付所属资金 |224|职工退休养老金
142|有价证券 |225|风险准备金
|固定资产 | |长期负债
151|固定资产 |231|长期借款
152|累计折旧 | | 三 收支类
153|固定资产清理 |301|业务收入
|在建工程 |302|业务支出
161|在建工程 |311|其他收入
|其他资产 |312|其他支出
171|开办费 | | 四 基金类
| |401|投入资金
| |411|上级拨入资金
| |421|事业发展基金
| |441|收支结余
| |442|结余分配
----------------------------

(二)事务所应按本章要求和主管财政机关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本章规定的会计科目,事务所没有相应会计事项的,可以不设。
对于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章已有规定者外,事务所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略)

第七章 会 计 报 表
一、会计报表总说明
(一)本章内容适用于事务所编制月报、季报和年报,以及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或主管财政机关编制年度汇总会计报表。
(二)事务所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本制度的规定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做到编报及时、手续齐备、内容完整、数字准确、说明清楚。不得借故任意做计数字,弄虚作假,篡改数字。
(三)事务所年度会计报表和地方协会或主管财政机关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应附送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业务计划、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各项基金的变化情况;业务收支升降原因;税金及会费上缴情况;事务所内部管理情况;以及其他有关财务方面需要说明的问题。
财务情况说明书要求全面详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如有重大问题,也可以在月报或季报中附送简要说明。  (四)会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月报:应在月份终了6天内报出(如遇星期日和例假日顺延计算,下同);
季报:应在季度终了12天内报出;
年报:应在年度终了30天内报出;
地方协会和主管财政机关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应在年度终了60天内报出。
(五)事务所的会计报表应报送:开户银行、地方协会或主管财政机关、税务机关各一份;经财政部直接批准的事务所,还应直接报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份;地方协会或主管财政机关年度汇总会计报表报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份。
(六)会计报表应按表号顺序装订,加具封面,加盖公章。封面上应说明:事务所名称、地址、开业时间、报表所属年度、季度和月份,规定报送日期及送出日期等。
(七)会计报表必须由事务所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和盖章。
(八)事务所在年度内变更隶属关系时,不论隶属关系如何变更,其所编制的月份、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都应反映自年初起的全部累计数字。
二、会计报表格式和编报期
-------------------------------
| 会计报表编号 | 会 计 报 表 名 称 | 编报期 |
|---------|--------------|----|
|会所01-1表 |资产负债表 |按月编报|
|-----------------------------|
|会所01-2表 |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 |按年编报|
|-----------------------------|
|会所02-1表 |业务收支情况表 |按季编报|
|-----------------------------|
|会所02-2表 |业务收支情况表附表 |按年编报|
|-----------------------------|
| 会所03表 |收支结余分配表 |按年编报|
|-----------------------------|
| 会所04表 |基金变动情况表 |按年编报|
|-----------------------------|
|会所汇01-1表 |资产负债汇总表 |按年编报|
|-----------------------------|
|会所汇01-2表 |资产负债汇总表附表 |按年编报|
|-----------------------------|
|会所汇02表 |收支结余分配汇总表 |按年编报|
|-----------------------------|
|会所汇03表 |注册会计师执业年检情况报告表|按年编报|
-------------------------------
资 产 负 债 表
会券01-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
资 产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 债 和 基 金|行次|年初数|期末数金额
---------------------------------------------
流动资产: | | | | | | |
现金 |1 | | |流动负债: | | |
银行存款 |2 | | | 短期借款 |31| |
其中:外币存款 |3 | | | 应付及预收款项 |32| |
应收票据 |4 | | | 未交税金 |33| |
应收及预付款项 |5 | | | 内部应付款 |34| |
物料用品 |6 | | | 其他应付款 |35| |
内部应收款 |7 | | | 预提费用 |36| |
其他应收款 |8 | | | 职工福利基金 |37| |
待摊费用 |9 | | | 职工奖励基金 |38| |
| | | | 职工待业保险金 |39| |
流动资产合计 |16| | | 职工退休养老金 |40| |
长期投资: | | | | 风险准备金 |41| |
拨付所属资金 |17| | | | | |
---------------------------------------------
资 产 负 债 表(续)
会券01-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
资 产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 债 和 基 金|行次|年初数|期末数金额
---------------------------------------------
有价证券 |18| | |流动负债合计 |46| |
| | | | 长期负债: | | |
长期投资合计 |19| | | 长期借款 |47| |
固定资产: | | | | | | |
固定资产原价 |21| | |事务所基金: | | |
减:累计折旧 |22| | | 投入资金 | | |
固定资产净值 |23| | | 上级拨入资金 |51| |
固定资产清理 |24| | | 事业发展基金 |52| |
| | | | 本年收支结余 |53| |
---------------------------------------------
资 产 负 债 表(续)
会券01-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
资 产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 债 和 基 金|行次|年初数|期末数金额
---------------------------------------------
在建工程: | | | | 未分配结余 |54| |
在建工程 |26| | | |55| |
其他资产: | | | |事务所基金合计 | | |
开办费 |27| | | |59| |
--------------------------------------------
资金占用总计 |30| | |资金来源总计 |60| |
--------------------------------------------
所长(主任): 会计主管: 制表:
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
编制单位: 年度 会所01-2表
---------------------------------------------------------------
事务所批准| |注册资金| |
机关和文号| | | |
---------------------------------|4.其他专业人员数
批准时间 | |电话号码| | 1.年初人数_____人 4.年末人数_____人
---------------------------------|
事务所地址| |电传号码| | 2.本年增加______人 其中:工程师_____人
和邮政编码| | | |
---------------------------------| 3.本年减少_____人 律 师_____人
工商登记号| |电报挂号| |
---------------------------------------------------------------
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续)
编制单位: 年度 会所01-2表
---------------------------------------------------------------
负责人职务名称和姓名(包括正副主任会计师、所长、总经理、董事长):|5.行政管理人员年末数:
---------------------------------------------------------------
1.事务所总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人 |分支机构、专业分部设置情况:
|1.分支机构___个 其中:在外省(区、市)___个
其中:在编__________________人 编外专职|
|2.专业分部___________个
______________人 |

编外兼职________________人 |

---------------------------------------------------------------
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续)
编制单位: 年度 会所01-2表
---------------------------------------------------------------
2.注册会计师人员: |
1.年初人数_______人 4.年末人数______人 |

2.本年增加______人 其中:专职_______人 |

3.本年减少______人 兼职_______人 |-----------------------------

男_______人 |办公条件、 设施、设备情况:
| 1.办公用房面积______平方米
女_______人 |
| 2.汽车_________辆
---------------------------------------------------------------
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续)
编制单位: 年度 会所01-2表
---------------------------------------------------------------
平均年龄______岁 |
| 3.电子计算机_______台
---------------------------------|
3.业务助理人员数: | 4.复印机________台
1.年初人数______人 4.年末人数______人 |
| 5.传真机________台
2.本年增加______人 其中:大专以上______人 |
| 6.电传机________台
---------------------------------------------------------------
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续)
编制单位: 年度 会所01-2表
---------------------------------------------------------------
3.本年减少______人 中 专______人 |

高 中______人 |

---------------------------------------------------------------
业 务 支 情 况 表
会所02-1表
编制单位: 年 季报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所累|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年累
| | | 计数 | | | | 计数
--------------------------------------------------
| | | | | | |
业务收入 |1 | | | 7.差旅费 |25| |
其中:1.查帐收入 |2 | | | 8.修理费 |26| |
2.验资收入 |3 | | | 9.租凭费 |27| |
3.咨询服务收入|4 | | | 10.折旧费 |28| |
4.资产评估收入|5 | | | 11.物料用品费 |29| |
5.培训收入 |6 | | | 12.职工培训费 |30| |
--------------------------------------------------
业 务 支 情 况 表(续)
                              会所02-1表
编制单位: 年 季报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所累|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年累
| | | 计数 | | | | 计数
--------------------------------------------------
6.其他业务收入|7 | | | 13.服装费 |31| |
|8 | | | 14.业务接待费 |32| |
|9 | | | 15.会费 |33| |
其他收入 |10| | | 16.税金 |34| |
其中:1.利息收入 |11| | | 17.职工待业保险金|35| |
2.罚款收入 |12| | | 18.职工退休养老金|36| |
3.证券收益 |13| | | 19.风险准备金 |37| |
--------------------------------------------------
业 务 支 情 况 表(续)
会所02-1表
编制单位: 年 季报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所累|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年累
| | | 计数 | | | | 计数
--------------------------------------------------
4.其他收益 |14| | | 20.其他业务支出 |38| |
|15| | | |39| |
|16| | |其他支出 |40| |
收 入 合 计 |17| | | 其中:1.利息支出 |41| |
| | | | 2.证券损失 |42| |
业务支出 |18| | | 3.坏帐损失 |43| |
--------------------------------------------------
业 务 支 情 况 表(续)
会所02-1表
编制单位: 年 季报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所累| 项 目 |行次|本期数|本年累
| | | 计数 | | | | 计数
--------------------------------------------------
其中:1.工资 |19| | | 4.非常损失 |44| |
2.劳务支出 |20| | | 5.其他 |45| |
3.津贴 |21| | | |46| |
4.福利费 |22| | |支 出 合 计 |47| |
5.工会经费 |23| | | | | |
6.办公费 |24| | |收 支 结 余 |48| |
| | | | | | |
--------------------------------------------------
所长(主任): 会计主管: 制表
业务收支情况表附表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年度 会所02-2表
----------------------------------------------------------
| 验 资 户 数 | 本 年 | 本 年 资 询 户 数 |本年资产
客 记 经 济 类 型 |---------| |-----------------------|
|本年数|历年累计数|查帐户数|可行性研究|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其 他|评估户数
----------------------------------------------------------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 | | | | | | |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 | | | | | | |
3.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 | | | | | | |
4.国内联营企业 | | | | | | | |
5.发行股票企业 | | | | | | | |
6.发行债券企业 | | | | | | | |
---------------------------------------------------------
业务收支情况表附表(续)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年度 会所02-2表
----------------------------------------------------------
| 验 资 户 数 | 本 年 | 本 年 资 询 户 数 |本年资产
客 记 经 济 类 型 |---------| |-----------------------|
|本年数|历年累计数|查帐户数|可行性研究|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其 他|评估户数
----------------------------------------------------------
7.国营企业 | | | | | | | |
其中:承包经营企业 | | | | | | | |
8.集体企业 | | | | | | | |
其中:承包经营企业 | | | | | | | |
9.私营企业 | | | | | | | |
10.其他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注:“验资户数”和“本年咨询户数”按户计算,年度内对同一客户进行了多次验资或多次咨询的,只分别算作一户。
收 支 结 余 分 配 表
会所03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 上 年 数| 本 年 数
------------------------------------------
收入数 |1 | |
其中:业务收入 |2 | |
其他收入 |3 | |
减:支出数 |4 | |
其中:业务支出 |5 | |
其他支出 |6 | |
本年收支结余(亏损用“-”号) |7 | |
加:所属上交结余(减:上交上级结余) |8 | |
减:年初未弥补亏损 |9 | |
减:归还长期借款的结余 |10| |
本年可分配结余 |11| |
-------------------------------------------
收 支 结 余 分 配 表(续)
                               会所03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 上 年 数| 本 年 数
------------------------------------------
减:应交所得税 |12| |
减:应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13| |
减:应交预算调节基金 |14| |
|15| |
本年税后结余数 |16| |
加:年初未分配结余 |17| |
加:年初未分配结余的调增数(调减数用“-”号)|18| |
减:事业发展基金 |19| |
减:职工福利基金 |20| |
减:职工奖励基金 |21| |
|22| |
------------------------------------------
本年年末分配结余数(未弥补亏损用“-”号) |25| |
------------------------------------------
资产负债汇总表附表
_________省(区、市) 年度 会所汇01-2表
------------------------------------------------------------
| | | 注册会计师人数 | 其他从业人数 | 分支机构及其他分部 | | | |
会计师事务所|筹组|从 业|----------|----------|----------|本年|本年|本年|本年资
| | |在编专|返聘专| |在编专|返聘及| |本 地|外 地| |验资|查帐|咨询|产评估
名 称 |单位|总人数| 职数 |职、兼|合计| 职数 |兼职数|合计| | |合计|户数|户数|户数|户数
| | | | 职数 | | | | | 数 |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资 产 负 债 汇 总 表
____省(区、市) 汇编会计师事务所数: 年 月 日 会所 01-1表
货币单位:千元
---------------------------------------------
资 金 占 用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资 金 来 源 |行次|年初数|期 末 数
---------------------------------------------
流动资产: | | | |流动负债 | | |
现金 |1 | | | 短期借款 |21| |
银行存款 |2 | | | 应付及预收款项 |22| |
其中:外币存款 |3 | | | 未交税金 |23| |
应收票据 |4 | | | 其他应付款 |24| |
应收及预付款项 |5 | | | 预提费用 |25| |
物料用品 |6 | | | 职工福利基金 |26| |
其他应收款 |7 | | | 职工奖励基金 |27| |
待摊费用 |8 | | | 职工待业保险金 |28| |
| | | | 职工退休养老金 |29| |
流动资产合计 |10| | | 风险准备金 |30| |
---------------------------------------------
资 产 负 债 汇 总 表(续)
____省(区、市) 汇编会计师事务所数: 年 月 日 会所 01-1表
货币单位:千元
---------------------------------------------
资 金 占 用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资 金 来 源 |行次|年初数|期 末 数
---------------------------------------------
长期投资: | | | | | | |
有价证券 |11| | |流动负债合计 |35| |
固定资产 | | | |长期负债 | | |
固定资产原价 |12| | | 长期借款 |36| |
减:累计折旧 |13| | |负债合计 |37| |
固定资产净值 |14| | |事务所基金 | | |
固定资产清理 |15| | | 投入资金 |38| |
在建工程 | | | | 事业发展基金 |39| |
在建工程 |16| | | 未分配结余 |40| |
其他资产 | | | | | | |
开办费 |17| | |事务所基金合计 |42| |
--------------------------------------------
资金占用总计 |20| | |资金来源总计 |45| |
--------------------------------------------
基金情况变动表
会所04表
编制单位: 年度 货币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年 初 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年 末 数|备 注
-------------------------------------------
1.投入资金 |1 | | | | |
2.事业发展基金 |2 | | | | |
3.职工福利基金 |3 | | | | |
4.职工奖励基金 |4 | | | | |
5.职工待业保险金|5 | | | | |
6.职工退休养老金|6 | | | | |
7.风险准备金 |7 | | | | |
合 计 |10| | | | |
-------------------------------------------
| 1.注册会计师(在编)平均月报酬: 元
补 | 其中:基本工资: 元;津贴: 元;其他: 元。
| 2.注册会计师(兼职及返聘专职)平均月报酬: 元
充 | 其中:劳务收入: 元;津贴: 元;奖金: 元:其他: 元。
| 3.其他工作人员平均月报酬: 元
资 | 其中:基本工资: 元;津贴: 元;奖金: 元;其他: 元。
| 4.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料 | 职工总人数: 人;在编专职人员: 人;返聘专职: 人;其他: 人。
--------------------------------------------
所长(主任): 会计主管: 制表:
收 支 结 余 分 配 汇 总 表
会所汇02表
_____省(区、市) 汇总会计师事务所数: 年度 单位:千元
------------------------------------------
项 目 |行次| 上 年 数| 本 年 数
------------------------------------------
|1 | |
业务收入合计 |2 | |
其中:1.查帐收入 |3 | |
2.验资收入 |4 | |
3.咨询服务收入 |5 | |
4.资产评估收入 |6 | |
5.培训收入 |7 | |
6.其他业务收入 |8 | |
加:其他收入 |9 | |
收入合计 | | |
减:支出合计 |10| |
其中:1.业务支出 |11| |
2.其他支出 |12| |
收支结余数 |13| |
减:年初未弥补亏损 |14| |
减:归还长期借款的结余 |15| |
减:应交所得税 |16| |
减:应交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17| |
减:应交预算调节基金 |18| |
|19|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