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企业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4:22:27  浏览:88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企业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企业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

金政办发〔2005〕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金华市企业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五年六月十九日


金华市企业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开展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为除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外的在金华市范围内由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经正常年审合格、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第三条 企业派团组和人员出国(境)从事设备验收、技术培训、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参加展销、洽谈合资合作等经贸、科技活动,向市外侨办申办报批手续。企业执行经贸、科技任务以外的因公出国(境)团组,由市外侨办审核后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四条 企业人员出访条件。
  1、企业应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赴国(境)外执行任务;
  2、企业正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领导根据组织人事管理权限纳入《金华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管理);
  3、企业向外单位长期借调人员,在用人单位工作一般满6个月以上并有正式借调合同,在征得借出单位同意后,可以选派其临时因公出国(境)执行任务;
  4、企业招聘的流动人员,被招聘人员在聘用单位一般正式工作一年以上(以有效劳动合同及劳动保障部门鉴证日期为准);
  5、与外方合资、合作企业中的中方人员。
  企业不应当选派以下七类人员因公出国(境):
  1、刑事案件被告人或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有未结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不按时纳税、有偷税漏税行为的企业和人员;
  4、有可能泄漏企业技术秘密,转移、抽逃企业资金的人员;
  5、逃避兵役的企业务工人员;
  6、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在接受调查尚未受到处罚的人员;
  7、其它不宜因公出国(境)的人员。
  第五条 申报程序。市直属企业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无主管部门的可由企业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后,报市外侨办办理审批手续;各县(市、区)企业经当地外事部门审核后报市外侨办办理审批手续。市直属享受直报待遇的企业,可直接向市外侨办办理审批手续;各县(市、区)享受直报待遇的企业,报市外侨办办理审批手续,同时报当地外事部门备案。
  第六条 企业因执行出访任务需要,邀请其它相关人员或参加其它团组因公出国(境)任务的申报。
  1、邀请党政机关(含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或参加党政机关组织的因公出国(境)团组,纳入《金华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管理;
  2、邀请本省其它企业人员参加的,需提供该企业及其县级及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
  3、邀请国家部(省)属或外省(市)驻金单位(机构)相关人员参加的,该人员的任务报批手续由其所在部(省)属单位或外省市任务审批部门办理;
  4、邀请省内垂直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需事先提供其上一级管理单位的同意意见;
  5、邀请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人员参加或者参加跨地区、跨部门团组执行参展以外的经贸、科技任务,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出访团组、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更改、增加顺访国家(地区)或城市,擅自延长在外停留时间,任意增访国家(地区)或有意绕道旅行。确需临时增加顺访国家(地区)或延长停留时间,必须先报经国内原任务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来不及向国内报批时,须报请我驻外使领馆同意,并由使领馆出具同意凭证,回国后即行补办报批手续。
  第八条 加强对派出人员外事纪律、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教育,出访人员不得泄漏机密,损害国家安全,从事违反外事纪律、有损国格和人格的活动。出国(境)人员在外期间遇到渗透、策反、监控、窃密和其它危及安全的情况,以及发生叛逃等事件,团组负责人应迅速向我驻外使领馆(处)报告,接受使领馆(处)领导,并在回国后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组织、外事和国家安全部门。
  第九条 加强对因公护照(通行证)的收缴和管理。因公出访人员回国后一个月内应上交护照(通行证)。企业负责对出访人员护照(通行证)的收缴,并及时上交当地外事部门,对未及时或拒绝上交的企业,将被列入限制因公出访企业名单。
  第十条 出访企业违反外事纪律、泄露国家机密等行为,由组织、外事和国家安全等部门联合查处;发生出走或滞留不归情况的,企业须在7天内书面报告出国(境)任务审批机关和出国(境)人员审查机关,并由国家安全和外事等部门联合查处;对于企业利用组团之便,从事非法移民活动的,国家安全、公安、工商、外事等部门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没收非法所得,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为企业构建便捷的因公出国(境)通道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企业因公出国(境)行为。市、县两级外事部门要认真执行因公出国(境)有关规定,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审核工作。对于玩忽职守、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造成重大失误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加强企业因公出国(境)情况的报告制度。各县(市、区)外事部门每季向当地政府上报企业因公出国(境)情况;市外侨办每季向市政府和省外办上报企业因公出国(境)情况。
  第十三条 经济类行业协会组织因公出国(境),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专利数据元素标准第2部分:关于用XML处理中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数据的暂行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数据元素标准第2部分:关于用XML处理中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数据的暂行办法》(第44号)



  为完善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体系,制定《专利数据元素标准第2部分:关于用XML处理中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数据的暂行办法》(ZC 0012.2—2006),现予以发布。该暂行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田力普

                              二○○六年十二月七日


《专利数据元素标准第2部分:关于用XML处理中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数据的暂行办法》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zwgs/ling/200804/P020080402421316749335.doc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昌市城镇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昌市城镇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金各单位:

《金昌市城镇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OO三年六月十六日





金昌市城镇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

暂 行 办 法



第一条 为完善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参保职工患大病时的医疗费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金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的单位和人员除外),都应参加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

第三条 大病互助医疗保险费,由参保单位和个人(包括退休人员)共同缴纳,具体为每人每月8元,其中,单位缴纳6元,个人缴纳2元。个人缴费由用人单位从本人工资或退休金中代为扣缴,单位缴费部分,在职职工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退休人员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参保单位应在每年3月底前向同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申报,并同时按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数,一次性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全年的大病互助医疗保险费。

第四条 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要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基金列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部分的医疗费用问题,要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开设帐、分别核算,不得相互挤占和挪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五条 参加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的人员,在一个结算年度内,住院医疗费累计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3万元至6万元的部分,大病互助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6万元以上的部分大病互助医疗保险基金不再支付,由个人自付。

第六条 参保单位及其个人按年度一次性缴足大病互助医疗费后,才能享受当年大病互助医疗,因故中断缴纳大病互助医疗保险费的,本年度内不得重新申请参加,也不得享受该年度大病互助医疗。

第七条 参加大病互助医疗保险人员,当住院医疗费年度累计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后,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应及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大病医疗费申请,经办机构审核同意后,向参保职工发给大病治疗通知单,参保人员凭大病治疗通知单在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出院后持有关病情资料、票据及费用清单到经办机构核报。

第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