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3:50:52  浏览:861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

  六月十七日共青团中央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两个月来的工作,研究部署全团的任务。现将《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望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贯彻执行。《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一并送你们参阅。

  各地贯彻这次会议的情况及两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望及时报告。

 

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

  六月十七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团中央在京常委十八人,在京的几个省级团委、团中央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二十一人。团中央常委七人因事因病请假。正在生病的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委托书记处书记刘延东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议开始时,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六月九日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宝顺通报了团中央及各省级团委两个月来为稳定局势、制止动乱,平息暴乱所做的工作。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洛桑、刘奇葆、冯军出席了会议。

  刘延东同志就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话和当前团的工作任务两个问题作了讲话。

  与会同志围绕会议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发生在首都北京的反革命暴乱的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指出了这场暴乱的性质和危害,同时总结了十年来我们工作中的教训,指明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不仅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夺取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彻底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全国人民和青年满怀信心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同志们深切地感到,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和其它一些地方的动乱,之所以能迅速得以平息,关键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准确地把握了斗争方向,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不失时机地采取了正确的决策和果断的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武警部队指战员和公安干警,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会议认为,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

  会议认为,目前,平息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它一些地方制止动乱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国局势正逐步趋于稳定。但是,要夺取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为党的助手的共青团组织,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局势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努力为稳定局势,发展生产,维护安定团结,推进改革和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此,全团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既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全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团组织,一定要把学好邓小平同志讲话的工作抓紧抓好。县以上团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讨论,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实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本单位的学习。根据目前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各地要重点抓好三个问题:一是要通过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认清这场斗争的性质。就目前总的情况来说,广大青年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他们对这场斗争的性质是有清醒认识的。但是,也有一些团员青年,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由于对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因此,要通过学习,帮助他们明辨事实真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事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学潮到动乱再到暴乱的过程,后来的结果确实走向了广大青年学生愿望的反面。极少数人制造动乱,到后来在北京发展为反革命暴乱,其实质就是要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我们同他们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二是通过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认清这场动乱的危害,坚信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重大决策的正确性。这场风波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宽,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为了有效地制止动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果断措施,稳定了局势,挽救了党和国家,这是完全正确的。三是要通过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信心,不断深化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在本世纪内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的认识,继续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自觉为中华腾飞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

  总之,要通过认真学习,帮助团员青年澄清误解,稳定情绪,提高认识,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

  第二,要动员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稳定局势,发展生产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各级团组织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局势的一系列措施和号令,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站到稳定局势、制止动乱斗争的前列,坚决同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打、砸、抢、烧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信谣、不传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开展拥军活动,认真学习解放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在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发生动乱以来,各行各业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从大局出发,始终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积极工作,英勇劳动,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和主人翁精神。但是也应看到,由于极少数人制造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把这些损失夺回来,我们要求各级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号令,动员组织各条战线和各行各业的广大团员青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创业,努力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的决策。工交战线的团组织要继续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和青工技术比武活动,不断巩固、深化“五小”成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挥积极作用;财贸战线的团组织要继续抓好文明经营示范活动,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为促进生产、保障生活不懈努力;农业战线的团组织要继续带领团员青年搞好抗灾保产,完成“三夏任务”,为争取今年农业好收成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星火带头人”活动,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学校团组织要密切配合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努力引导和说服学生尽快返校复课,激励广大学生为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发愤学习;其它战线、行业的团组织,也要从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这实际上为我们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当前,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把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当前加强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主线,具体可以考虑从这样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旗帜鲜明地进行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稳定局势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动乱和不安定,都会给改革和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自觉地积极地为保卫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奋斗。二是深入持久地进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大国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除共产党外,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没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作保证,不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的繁荣和进步都将成为泡影。三是不失时机地进行法制和纪律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组织纪律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都只有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当前,在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中,我们要严明团的纪律,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那些策划、组织和领导反革命暴乱的人,对于那些搞打砸抢烧杀的犯罪分子,是团员的,一经查实,应予开除团籍。四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实现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是一项艰巨、宏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工作中争创不平凡的成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说服、教育、疏导的方针,注意改进方式方法,要实行开放式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青年报刊的导向作用。青年报刊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积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揭露反革命暴乱分子的罪行,为提高青年认识,鼓舞青年斗志,引导青年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各地在加强团的思想教育的实践中,也要注意继承和运用传统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比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活动,把前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等等,都是可行的。这样,团的思想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要抓好团委领导机关的自身建设

  在这次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情况,各级共青团组织坚定不移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深入第一线,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开展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夺取制止动乱、平息暴乱彻底胜利的斗争中,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做好工作。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一切工作都要向党负责,向共青团事业负责,向团员青年负责,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团委机关的所有干部,要在这场斗争中接受考验和考察,必须遵守党、团纪律,以积极的态度贯彻落实好中央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不动摇,在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密切联系青年,通过正常的民主程序,反映广大团员青年的正当愿望和合理要求,疏通对话渠道,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最广泛地把青年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鉴于目前的特殊情况,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要组织力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帮助大专院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工作。希望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坚决支持各地政府关于取缔“高自联”等非法组织的法令,把巩固、恢复自身的组织机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

  会议指出,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是针对当前的情况从总体上提出来的,各地要结合当地党委的具体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团的体制改革和其它常项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会议强调,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对共青团来说,是一次新的锻炼和考验。全团各级组织、广大团干部和共青团员,一定要以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为指针,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工作,为保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为巩固和发展团的各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

  最近,团中央书记处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回顾了两个月来从学潮到动乱以至在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的过程,总结了最近一个时期团中央和全团的工作,认为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从4月16日到5月19日即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之前这段时间里,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集体值班,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1)4月22日以前,团中央书记处几次以电话和书面形式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协助党委组织好胡耀邦同志的悼念活动。对于偏离中央精神,影响悼念活动正常进行的言行,团组织要积极协助党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共同维护好胡耀邦同志治丧期间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2)主动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为了及时向中央反映情况,我们从机关抽调了几十名骨干,分别深入到一些重点院校了解学生情况,进行疏导工作,并与各省级团委保持热线联系,同时在知识界、教育界召开座谈会。所了解情况均及时向中央及有关部门通报。

  (3)4月26日书记处分别召开全系统局级干部会议和机关全体党员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动乱的讲话以及4月24日政治局常委碰头会的内容,并就学习贯彻提出意见。

  (4)人民日报4月26日社论发表的当天,我们发出电报通知,要求全团认真学习,指出这篇社论很重要,传达了党中央的重要精神。号召广大团员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同一切制造动乱、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自觉维护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局。

  (5)多层次疏通渠道,积极组织协商对话。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平稳局势,争取大多数学生对改革和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较早向中央提出了有关建议。我们还设立了全国学联接待处,多方面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多次参加对话活动。以全国学联、北京市学联名义出面组织的4月29日和以北京市学联名义出面组织的5月15日座谈对话会,对争取社会舆论,稳定市民情绪起了较好的作用。

  (6)指导和支持基层开展工作。在学潮初期,不少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由于积极工作,首先受到围攻和冲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多次派干部深入学校,鼓励学生干部坚守岗位。4月21日出现了以首都高校学生自治会名义署名的大字报。对此,团中央迅速作出反应,态度明朗,向各地发出电报通知,坚决不承认非法组织“高自联”,并及时建议,重视和加固高校学生会这个缓冲层,对不合法组织,学校和政府部门应不予注册登记,并在适当时候公开宣布不予承认。针对少数中小学生上街声援的情况,全国少工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少先队不要组织少先队员上街游行。

  (7)动员和劝导学生停止绝食,尽快复课。在一些学生开始绝食的情况下,为了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团中央从缓解情绪出发,及时发出紧急呼吁书和致绝食同学的一封信,希望学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停止绝食。为避免绝食学生死亡,我们积极敦促红十字会等出面做工作,并组织机关部分同志为绝食学生送过萄萄糖和饮料等。

  (8)稳定机关,加强领导。前一段情况比较复杂,当时事态对中央、国家机关都有不同程度的冲击,团中央也受到一些影响,机关门前游行示威队伍不断。书记处加强领导,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团结一致,认识统一,多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并对全体机关干部和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机关少数参加声援活动的同志,书记处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劝阻工作。五月十七日,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同志在劝阻少数人上街游行时当场病倒。书记处的同志顶住了干扰和压力,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结果机关大多数同志没有参加声援游行,坚持正常工作。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团中央向中央的请示报告没有中断,同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的联系没有中断,机关的日常工作没有中断。

 



  从5月19日即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后到6月2日即发生反革命暴乱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团中央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制止社会动乱的重要决策,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李鹏、杨尚昆等同志的重要讲话。从5月20日截止到6月2日,书记处先后召开了10次会议,召集团中央在家书记、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及机关处以上干部和党员干部,传达、学习、讨论了中央的有关精神,着重贯彻了李鹏、杨尚昆同志5月19日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央四位领导同志5月22日的讲话,并向中央报告了学习情况。大家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所做出的重要决定,一致认为: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必须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在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这不但关系着共青团的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必须政治坚定,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2)强化纪律,严格要求。团中央是全团最高领导机关,团中央干部的态度和工作如何,对全团影响极大。5月17日以来,书记处多次强调,每个机关干部、党员、职工必须做到:一、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过程中,不准上街游行、声援、围观。二、机关全体同志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听信和传播小道消息。三、不准在机关大楼悬挂和张贴不利于安定团结的标语。四、无论任何人,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反映,但行动上必须遵守纪律,不得以团中央的名义或团中央机关干部的身份发表与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言论,如不听劝阻,一定要这样做,必须首先辞职。戒严令后,机关仍有十几位同志未听劝阻上街游行。应当指出机关少数同志声援游行,完全是个人行动,不能代表团中央。由于书记处态度坚决,自传达了中央四位领导同志的讲话之后,机关干部再没有参加声援活动。

  (3)及时调整部署了全团工作。根据当时的形势,书记处及时调整了工作部署,推迟了原计划中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保证全团集中力量贯彻中央的决策。5月23日和29日,团中央两次就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向全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团组织协助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外地赴京同学的劝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外地学生继续来京声援和请愿,坚决维护首都秩序。要求各级团组织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求广大团干部和团员要认真学习李鹏、杨尚昆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清当前形势,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维护正常的生产、学习、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6月3日至4日,在首都发生了反革命暴乱。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团中央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果断决策,在这场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1)6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发表后,我们立即组织书记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讨论,同时,传达了中直和国家机关工委负责同志关于平息首都反革命暴乱的情况通报。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作出正确决策,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和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各级团组织和广团员、青年应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去,为保卫改革和建设成果,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中直工委的要求,召开了团中央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和机关处以上干部会议,对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作了具体部署。

  (2)6月7日和8日,书记处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学习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电报和中纪委的通知,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我们下发了《关于在确保城市安全和稳定中发挥团组织作用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团组织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保护城市安全和稳定局势中努力做好工作。

  (3)6月9日,我们召开了书记处会议,研究起草了《共青团中央致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并于次日下发各地。信中对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一是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坚决贯彻中央稳定局势的各项指示和号令。二是旗帜鲜明地同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打、砸、抢、烧、杀等不法行为作坚决斗争。三是发扬主人翁精神,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四是积极进行正面疏导,做好思想工作,在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生活秩序和教学秩序中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4)我们就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的情况,向党中央写了专题报告。一致认为:6月3日至4日发生在首都的反革命暴乱是极少数人阴谋策划的,他们的目的是要打倒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大家一致拥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平息这场反革命暴乱所采取的果断措施。决心坚定不移地站到斗争前列,为保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做出积极的贡献。报告内容通过电视新闻通报全团。

  (5)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发表后,书记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讨论小平同志的讲话,并就学习贯彻小平同志的讲话提出了三条具体意见:一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迅速将小平同志的讲话传达到全体党员中去。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吃透讲话的精神。三是要结合实际。制订计划,边工作,边学习,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上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6月13日,我们召开了机关和全系统的干部和党员大会,迅速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6月14日,我们还组织在京的全国青联主席、副主席认真学习了小平同志的讲话,深刻认识这场反革命暴乱的起因、性质和中央采取的方针,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6)6月12日,以全国学联负责人名义就取缔非法组织“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一事发表谈话,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取缔北京“高自联”等非法组织。强烈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尽快明令取缔当地仿效成立的“高自联”。敦促“高自联”及其所属的“学生自治会”应立即停止一切形式的活动,自动解散。

  (7)6月14日,我们在书记处办公会议上研究确定,于6月17日召开团中央在京常委扩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精神。

  (8)6月16日,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在人民中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要求,全国少工委发出通知,号召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教育活动。

  (9)在深入学习小平同志讲话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慰问和接待首都戒严部队的工作。6月6日,根据崇文区政府的通知,准备接待首都戒严部队。书记处当即作了认真研究和布置,成立了接待小组,随时准备接待戒严部队。6月12日至14日,团中央书记处先后三次看望了戒严部队和部分伤员,送了慰问品,转达了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对他们的衷心慰问和崇高敬意。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近一个时期来,全国各地团组织认真传达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学习李鹏、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讲话,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采取果断措施平息反革命暴乱的英明决策,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党的助手,并在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的前提下,落实团中央的具体要求,组织动员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在确保城市安全、稳定当前局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重视学习。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及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小平同志的讲话,学习了李鹏、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以及《团中央致全国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等。引导大家明辨是非,了解这场暴乱的性质,起因和严重后果,把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精神上来,统一到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

  (2)主动工作。许多地方的团组织根据当地情况和党政部门的要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的事实真相方面,在劝导学生返校复课方面,在解青年之疑、释青年之难方面,在保卫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主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好评。

  (3)多做贡献。许多地方团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顾全大局,坚守工作岗位,为稳定社会局势、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多做贡献。许多城市和企业的团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坚决抵制动乱,全力以赴地夺回暴乱所造成的损失,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有关各地和直属单位工作的情况,正在总结、综合之中。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


关于做好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的通知

国药监注[2001]5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全面贯彻实施《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第23号局令),统
一药品批准文号,我局于2001年4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23号局令统一药品批准文号
工作的通知》(国药监注〔2001〕187号),对整个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在全国各有关单
位的共同努力下,规范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已进入统
一换发批准文号工作阶段。为做好此项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范围
此次将对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所有合法生产的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换发,包括各药品生产
企业历年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合法生产的所有药品(含生物制品)(违规审批的药品除
外)。参加化学药品再评价的品种以及中成药地方标准品种和中药保健药品将在完成整顿
工作后一并换发新的药品批准文号。

二、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档案规范要求
档案是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依据,同时在换发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的档案将成为合法药
品批准文号溯源的依据。为此,我局药品注册司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统一换发药品批准
文号工作档案规范要求》(见附件1)。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要求
进行原始档案的整理工作,为药品批准文号的换发及今后的药品监督管理的工作打下基
础。

三、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程序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局药品注册司制定了《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
作程序》(见附件2)。各地要严格按照程序,将规范药品说明书、包装和标签的工作与换
发药品批准文号作为整体工作进行,成熟一批,换发一批。

由于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在2002年3月31日前基本完成,
请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按程序进行,做到高效、有序,上下一致,如有问题及时与专项工作
小组联系。


附件:1.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档案规范要求
2.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程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1:

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档案基本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审批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档案管理,是政府行政行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保证药品研究、生产、临床使
用和市场监督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从1985年7月至今,各省审批的药品已达十多万个
品种规格。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制的加快,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体制的改革,
监督管理主体发生改变,各省原批准文号和审批档案在转移和管理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因
此,重新清理、建立、完善和规范药品审批档案,对于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统一换
发药品批准文号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档案的要求:
1、一个品种,一个档案。
2、文字资料档案的建立应与电脑信息化相结合进行综合管理(考虑到时间紧迫,可
先建立文字档案,换发批准文号后再建立电脑化管理)。
3、审批文件尽可能以原始批件或相关证明该品种的文件归档。(无原件的,复印件应
注明此件为原件复印件和原件保存地点,并加盖药品注册处公章。)

三、档案的内容:
1、原始生产批件:
(1)1996年5月25日以前批准的仿制药品,尽可能提供原件,如无原件的,可提
供复印件或相关证明。
(2)1996年5月25日后批准的仿制药品应必须提供原件。
2、该品种的历年换发批准文号相关文件的复印件。
3、现行生产质量标准。
4、《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
5、跨省移植中成药品种,应按卫生部(88)卫药政字第166号文规定,提供生产省
药品审批部门的同意移植文件或相关证明。
6、符合23号局令及相应规范细则要求的药品说明书。
7、符合23号局令及相应规范细则要求的药品包装和标签。
8、其他相关审批资料。


附件2:

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程序

一.换发原则
将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与规范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作为整体工作进行,批准文
号的换发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原批准文号须合法,档案应完备,可溯源。成熟一批,换
发一批。

二.组织形式
在药品注册司的领导下,由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批准文号换发的统一工作,
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批准文号换发的基础工作,包括品种的核对、对应和档
案核查。

三.工作程序
1、化学药品由药品注册司将已规范的说明书目录分批下发至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
同时公布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网站上,由各省级药品监督
管理局按品种目录通知辖区内相应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申报。中药和生物制品由各省级药
品监督管理局自行通知辖区内相应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申报。

2、药品生产企业按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相应品种目录,填写申请表(见附表
一)与磁盘软件,并将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
行)》(第23号局令)及其相应的规范细则要求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样稿,一式两份
报辖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

3、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企业的申请后,对申请表所填报内容,以及药品包装、
标签和说明书样稿进行审核,并按《换发药品批准文号档案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品
种的档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的重点是原生产批件(原生产批件可由企业出示或省
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档案查询,当与企业复印件核对一致后在企业复印件上加盖公章)及有
关该品种的原始档案。审核通过后填写《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审核意见》(见附表二)与磁
盘软件,申请表经逐级审核签字与磁盘数据一并报送专项工作小组。

4、专项工作小组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形式审核,并对报审品种的原始档案进行抽查核
对,审核通过后的品种在网上公布。对于没有争议的品种,将拟换发的药品批准文号、包
装、标签和说明书以及执行标准合并成报批文件,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

5、药品注册司批准后,将相关批件下发至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各省局转发至
相关的药品生产企业。

四.申报资料
1.企业报送资料
(1)申请表
申请表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基本信息部分,一是品种登记表部分。品种登记表按每
品种(含不同规格)填写一张表。

(2)相关资料
* 原生产批件的复印件
* 该品种的历年换发批准文号相关文件的复印件
* 该品种现行质量标准复印件
* 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 符合23号局令及相应规范细则要求的说明书样稿
* 符合23号局令及相应规范细则要求的包装、标签样稿
* 其他相关审批资料
注:所有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料须一式两份。

2.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资料
(1)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意见表
(2)附件
*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通过的品种目录原件
* 企业申请表原件及所附相关资料

注:药品生产企业申请表程序软盘及省级药品监督局应用的数据库管理与数据采集、
核对软件将通过电子信箱或邮寄方式下发至各省局,各省局将企业申请表程序软盘复制后
下发各药品生产生产企业。


附表一
申请编号:



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申请表















药品生产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填 表 说 明

1.申请编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收企业申请后按下述编号方法编制填写:编号首
位以省的汉字简称开始,第2位紧接代码的是5位以阿拉伯数字书写的、以“0”补位的
流水号。

2.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均应按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和地址填写。

3.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按《药品生产许可证》上的生产地址填写。

4.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和包装规格均按现行批件中的相应内容填写,现行批准中未写
明的项目应填“无”。

5.原生产批准文号、批准日期和批准单位是指该品种首次获得生产许可的批准文件的相
应内容。

6.现批准文号、批准日期和批准单位是指最终在药品注册部门注册的批件中的相应内容。
如该品种自首次注册以来未再重新注册过,相应内容填写“无”。

7.“执行标准”按最终注册批件注册的执行标准填写。

8.标准文号指部颁标准中的标准批文号,如无此项或属药典标准则填“无”。

9.“说明”由企业填写该品种的注册历史记录,即自首次注册以来的每次注册时间、注册
原因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内容。

10.“审核结论”是指经对该品种登记信息的审核与注册相关资料的核对后得出的审核结
论。



药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
│ 企业名称 │ │
├─────┴─┬─────────────────────────────┤
│变更前企业名称│ │
├─────┬─┴─────────────────────────────┤
│ 注册地址 │ │
├─────┼───────────────────────────────┤
│ 生产地址 │ │
├─────┼──────────┬──────┬─────────────┤
│ 法人代表 │ │ 法人代码 │ │
├─────┴────┬─────┴──────┴─────────────┤
│药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 │
├──┬───────┴──────────────────────────┤
│ │ │
│ 生 │ │
│ 产 │ │
│ 范 │ │
│ 围 │ │
│ │ │
├──┴─┬────────────┬────┬──────────────┤
│ 联系人 │ │ 邮编 │ │
├────┼────────────┴────┴──────────────┤
│ 电话 │ │
├────┼────────────┬────┬──────────────┤
│ 传真 │ │电子邮箱│ │
├────┴────────────┴────┴──────────────┤
│ │
│ │
│法人代表签字 日期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 │
│ │
│ │
│ │
│(单位公章) │
│ │
├────────┬────────┬─────┬─────────────┤
│填表人姓名 │ │ 填表日期 │ │
└────────┴────────┴─────┴─────────────┘



品种登记审核表

┌───────┬─────────────────────────────┐
│药品名称 │ │
├───────┼────────────┬────┬───────────┤
│剂 型 │ │ 规 格 │ │
├───────┼────────────┴────┴───────────┤
│包装规格 │ │
├───────┼────────────┬────┬───────────┤
│原生产批准文号│ │批准日期│ │
├───────┼────────────┴────┴───────────┤
│批准单位 │ │
├───────┼────────────┬────┬───────────┤
│现批准文号 │ │批准日期│ │
├───────┼────────────┴────┴───────────┤
│批准单位 │ │
├───────┼────────────┬────┬───────────┤
│执行标准 │ │标准文号│ │
├───────┴────────────┴────┴───────────┤
│说明: │
│ │
│(单位公章) │
│ │
├───────┬────────────┬────┬───────────┤
│填表人姓名 │ │填表日期│ │
├───────┴────────────┴────┴───────────┤
│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品种审核意见: │
├─────────────────────────────────────┤
│1.原生产批件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2.历年换发批准文号相关文件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3.现行质量标准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4.药品生产许可证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5.药品说明书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6.药品包装、标签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7.其他相关资料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 │
├─────────────────────────────────────┤
│审核结论: │
│ │
│ │
│审核人(签字) 日期: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 │
│注册处负责人(签字) 日期: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 (公章) │
└─────────────────────────────────────┘


附表二
申报编号:


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审核意见表











申报单位名称:___________药品监督管理局

申报日期: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_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填 表 说 明

1.申报编号由专项工作小组在接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表后按下述编号方法编制填
写:编号首位以省的汉字简称开始,第2位是6位以阿拉伯数字书写的、以“0”补位
的流水号。
2.“审核通过的品种目录”为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通过的拟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品
种目录。
3.“综合意见”指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审议通过的品种目录中所列品种的整体审核结
论。


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审核意见表

┌─────────────────────────────────────┐
│ │
│综合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办人:(签字) 日期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
│ │
│处负责人:(签字) 日期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
│ │
│局领导:(签字) 日期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
│(单位公章) │
│ │
└─────────────────────────────────────┘



附表: ( )批审核通过的品种目录

┌────┬────┬──┬──┬────┬────┬─────┬─────┐
│申请编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包装规格│执行标准│ 生产企业 │原批准文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章)
_______年____月___日




论法律方法的异化及其危害

——兼析司法过程中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内容提要: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是在司法实践基础上所作的理论总结,而不是单纯地依据法学理论进行的逻辑归纳。笔者对目前法学理论界持有的法律方法必然具有正当属性的观点表示质疑,提出司法实践中法律方法的异化问题,并剖析其异化的基本形态及危害。同时,从社会信息经济学的视角论证法律方法的异化现象与司法资源交易行为的辩证关系,指出二者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必然会导致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运作,形成司法方法的制度性腐败。



关键词: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的异化 司法资源的交易 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论法律方法的异化及其危害

——兼析司法过程中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韩德强 郝红梅

1、何谓法律方法的异化

1、1法律方法异化的具体含义
法律方法 是指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实、解决纠纷的方法。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思维方式;二是法律运用的各种技巧;三是一般的法律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 :不是“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实、解决纠纷的方法是什么?在此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在提出这个疑问时,我们已默认法治具有明确、统一、现实的标准,以建立一个明确的论域和平等的对话平台;二是不论如何表述法律方法的定义,我们都可以对适用法律方法的目的本身提出质疑。
这个质疑的提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我们知道,体系内的目的与方法是可以相互脱节甚至分离的,在法律体系内同样如此。首先是法律目的的主观性决定了法律方法的滞后性,模式化的方法跟不上变化着的主观目的,使目的与方法相脱节、分离,使得方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受到减损甚至消失,从而破坏、对抗目的的实现。其次,适用法律的主体对法律方法的工具性运用,使得方法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带有主观性,非正当目的下的方法操作有可能将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积极价值降至最小值,甚至产生消极性价值。第三,法律方法只能限制、约束,但不能禁止、消除非正当性的目的。法律方法自身的客观性不能完全对抗法律目的的主观性。同时,非正当性法律目的的产生并不排斥法律方法本身的存在。第四,法律方法本身成立与否不以法律目的的性质为条件。因此,从理论上讲,不“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或不以“维护法治”为目的,同样可以根据法律,运用法律方法分析事实、解决纠纷。
这个质疑的提出在司法实践中更是成立的。法学理论界、司法实践界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本文尝试填补这一空缺,着重分析、探讨之。
在此,我们将这种不是“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而根据法律分析事实、解决纠纷的方法称之为法律方法的异化 。它是指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司法主体 基于对司法资源进行交易的目的或其他非法治目的,运用法律方法,规避法律、利用法律漏洞,或因错用、误用、借用法律方法,改变或削减司法实践活动的程序公正或结果公正,致使法律方法丧失其所具有的特有属性或积极作用的行为和现象。
根据我国当前的司法体制,司法的存在状态一般可分为动态的司法活动和静态的司法制度。本文探讨的法律方法的异化问题主要存在于动态的司法活动过程中,可以更确切地称之为司法方法的异化 。
1、2法律方法异化与司法资源市场化配置
法律方法的异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依其在整个司法活动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发展过程,从理论上可划分为以下层次:司法资源 交易行为——法律方法的异化——司法的方法性腐败——司法资源市场化配置。这种层次性涵盖了以下内容:司法资源的交易行为为法律方法的异化提供动力和条件,其在量上的累积演变为规模化的法律方法异化;法律方法的异化又是司法资源交易行为实现的有效手段或方式,其规模化所导致的司法方法性腐败又侵蚀着正常的司法机体,诱使具有异化因素和性质的司法管理制度出现,从而使法律方法异化得到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法律方法的异化与司法资源交易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促进着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运作,形成司法方法的制度性腐败。
司法资源交易行为是指司法资源交易双方基于对合法权益或非法利益的追求,卖方(司法主体)为获取各种权益出卖司法资源,买方(当事人)为寻求法律救济或逃避法律惩罚买入司法资源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交易活动。其实质是司法资源商品化,成为司法主体手中的交易标的。司法资源交易行为的规模化形成司法资源交易市场,这种交易市场的非法性一旦得到具有市场化因素和性质的司法管理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司法资源配置的公平效率兼顾性原则将逐渐被单纯的市场经济效益性原则所取代,从而形成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种市场化配置的实质是指司法主体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受各种权益需求的诱惑和驱动,为追求和实现经济上的最大利益化,用经济效益性取代在司法领域内处于至尊地位的法律公正性,使得法律丧失其特有的公正属性和主体资格,沦为司法资源交易市场的客体。正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极易将人异化为货币的奴仆一样将法律异化为权益的奴仆。
1、3司法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特点
司法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特点:其一,司法资源交易市场永远是卖方市场,卖主的身份、地位不可更改,市场产生之初就具有垄断性。司法资源交易中的卖方凭借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和司法权力,在享有国家一定报酬的同时,又通过司法资源交易行为从买主手中获取各种形式的“报酬”。这种“报酬”是他们凭借司法权力垄断和司法知识垄断无偿从买主手中榨取的“利润”。这种“利润”与其他任何市场中的利润都不同,因为它是以损害法律的正义和人的良知为代价而产生的。其二,司法资源交易者对法律所持有的公平正义信念在司法资源交易行为中转化、败坏成为精神商品。法律信念逐渐丧失而成为精神商品较为抽象,大的方面指社会的整体法律观念被商品化,小的方面指司法资源交易参与者对法律观念持有的商品化态度。具体地讲,司法商人 每进行一次司法资源交易,都是一次出卖法律良知的冒险,冒险的收获就是法律良知的价格。可以想象,有这样一个市场,里面充斥着把人的信念和良知作为商品的交易,其可怕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其三,在进行司法资源交易过程中,交易各方共同遵守着一些心照不宣的内部规则。这些规则始终隐藏在一些正式的司法管理规则的阴影中,实际承担着分配腐败权力和利益的重任,其实质是交易各方相互默认对方的非法利益,以牺牲国家和他人利益为代价,谋取自身利益。一般说来,根据被损害利益的形态,可分为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有形利益是指案件当事人因司法资源交易行为而受损或丧失的应得利益,它是一种能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短期利益;无形利益是指因司法资源交易行为而受到侵蚀和损害的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它是长期的、无形的、观念上的利益,是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所有的司法资源交易活动中,作为既得利益者或预得利益者的交易方,为了提高交易的安全系数和成功率,一般都最大限度地牺牲无形利益,而尽量缩小对有形利益的侵害。


2、法律方法异化的基本形态

2、1法律方法异化的案例模式
法律方法的异化一般存在于案件的具体审理过程中。现选用以下具有一般性的案件,剖析其存在的基本模式。
某一买卖欠款纠纷案件 中,有债权人甲及其利益代理人 ,债务人乙及其利益代理人。案件基本标的额为2万元 (其中含利润2000元),相关的预得利益 数额为4000元,案件受理费、委托律师费、交通费等法定费用数额共为2000元。该案诉至法院后,债权人甲诉讼请求的最高取得利益数额为20000+4000+2000=26000元,最低取得利益数额为20000-2000=18000元。当该案件由法官A处理时,在案件事实基本清楚的情况下,存在以下裁判结果:(1)接受甲的交易条件,满足其诉讼请求,确定乙偿还数额为26000元,简称正常处理。(2)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接受乙的交易条件,满足其不合理答辩请求,确定乙偿还数额为18000元,简称不尽合法处理 。(3)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调整范围内,考虑到甲、乙双方提出的交易条件,确定乙偿还数额为22000元左右。简称折衷处理 。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一个案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裁判结果存在。确定何种裁判结果并不是由法律方法自身所决定,而是由法官的裁判目的所决定,法律方法仅是置于法官裁判目的之下可供选择的操作手段。一旦案件裁判结果成为法官与当事人的交易筹码,对案件的裁判在本质上将还原为在各种可能性之间的选择。那么,法官的裁判目的便会把法律方法变为其谋取私利的工具或手段,最终导致法律方法的异化。正如美国法学家史蒂文.J.伯顿所讲:“当法官基于法律理由而判决时,他们就是在法律之内进行判决的。然而,在法律之内进行判决并不能充分取得合法性。” 由此可见,一方面案件裁判结果的可选择性,是法律方法异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案件的三种裁判结果来源于三种不同趋向的法律方法,通过三种法律方法可以完成三种不同的交易目的;另一方面正是法律方法的可选择性和可操作性,使得法律方法成为交易目的得以实现的杠杆或纽带,使得不以维护法治为目的的裁判结果得以成为交易筹码。

2、2法律方法异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法律思维的异化
法律方法的核心是法律思维。法律思维一般是指司法主体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以维护法治为目的,根据法律的品性,而形成的解决法律问题的一种合法性思维定势 。我们知道,法律思维的实质是其思维形式的规范性(合法性),而这种规范性的根据或标准即是法律本身,但事实上,思维的主观性是不可能总是与法律的规范性相一致,相统一的,思维本身存在着实质与形式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说,上述定义的必要前提——法律思维就是以维护法治为目的合法性思维,很明显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主义,而不是对现实法律思维的真实反映。现实司法中,司法主体的思维总是与法律的规范性相脱节、分离甚至对立,而这种状态大多数并不是以明显的违法性思维定势为表现形式的,总是界于或游离于合法与违法之间。司法主体的这种不以维护法治为目的,仅根据特定裁判结果的需要去发现法律、适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就是法律思维的异化。
在司法主体的司法态度上,法律思维异化的实质就是司法主体的个人价值立场及见解与案件裁判结果之间的关联发生变异。正如前述案例模式中的三种裁判结果,若不是司法主体与当事人交易后的特定追求,不论法官A作出何种裁判结果,都是他正常法律思维下适用具体法律方法而作出的规范性裁判,而不能因裁判结果的不妥追究其司法态度上的任何主观过错。那仅仅是其适用法律方法的见解或技巧问题,不存在法律思维异化的问题。但是,如果裁判结果是法官A与当事人进行交易后的特定追求,不论裁判结果是多么的符合法律规范,其适用具体法律方法多么娴熟正确,都不能摆脱其个人的价值追求丧失了法官所应有的法治信念,而与其个人私利相连接的嫌疑。这种由于特定交易目的存在而导致裁判结果与个人私利相连接的思维模式,便构成了法官A的法律思维的异化。当然,基于司法主体与当事人的交易行为而产生的法律思维的异化,虽然以特定裁判结果为追求目的,但不以其为标准或成立要件。
从以上可以说明,当前法学理论上对法律思维的定义是理想的、片面的,忽视了法律思维是由客观化的法律规范与主观性的思维方式两部分构成的。并且,是思维主导法律,而不是法律控制思维,是主体思维的价值取向决定法律思维的性质,而不是法律自身的客观属性决定法律思维的性质。因此,单纯地强调法律思维的法治性,而忽视其非法治性,是不能全面解读法律思维的真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