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公开有关制度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3:56:12  浏览:81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公开有关制度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公开有关制度的通知


川办发[2006]34号 二○○六年九月十二日







《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已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01号)并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的宣传贯彻,认真执行《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政务公开,结合《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的颁布施行,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四川省政务公开审核办法》、《四川省政务公开依申请公开办法》、《四川省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等4项制度,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政务公开审核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执行《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确保政务公开真实、及时、有效、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应当公开的政务内容,在正式公开前,按照政务公开程序进行预先审核。



第三条 审核的原则是“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未经审核的政务内容不得公开。



第四条 审核的重点是公开的范围、形式、时限、程序等是否符合《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五条 审核的内容是公开的准确性、权威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第六条 审核的程序是拟定政务公开内容;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签发。需报上级批准的,经批准后予以公开。



第七条 对审核不严、公开内容失真、造成负面影响以及出现泄密等问题的,监察机关将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和有关法规制度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政务公开依申请公开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保障和落实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和《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依申请公开,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自身需要向有关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申请公开未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事项,行政事业单位依照本办法向申请人公开的活动。



第三条 依申请公开的基本原则:严格依法、真实快捷、方便申请人知晓。



第四条 下列政务信息不予公开:



(一)确定为国家秘密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



(三)依法受保护的个人隐私;



(四)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务信息时,可以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申请时,可委托他人申请。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的,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填写电子版《申请表》后,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受理机构电子邮箱;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通过电报、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应相应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公民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民的姓名、工作单位、证件名称及号码、联系方式等;



(二)所需政务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



(四)申请提交时间。



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法人和其他组织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等;



(二)所需政务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



(四)申请提交时间。



申请公开属于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的,应当提交当事人同意公开的书面证明。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发放、邮寄或提供网上下载服务等多种方式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方便申请人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获取有关政务信息。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申请后应当当场登记。除可以当场予以答复的外,应当自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根据下列不同情况作出答复:



(一)属于应当公开的,制作公开决定书,公开决定书应注明公开时间、公开场所、公开方式和应支付的费用。延长公开期限的,应说明延长的理由。



(二)属于不予公开的,制作不予公开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三)属于主动公开且已经主动向社会公开的,应当指引告知申请人。



(四)属于应当主动公开但未公开的政务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并指引告知申请人。



(五)申请的政务信息不属于被申请机关掌握范围的,应协助将申请转递相关受理机关,同时告知申请人转递情况和联系方式;



(六)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七)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八条 应该向社会公开而未公开的事项,任何人申请公开的,应当自收到公开申请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



第九条 因信息资料处理等客观原因及其他正当理由在规定的期限内确实难以作出答复的,可以将答复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政务信息的,期限中止,待障碍消除后恢复计算。



期限的中止和恢复,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 申请人要求提供的政务信息含有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第十一条 申请人要求提供的政务信息属于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二)、(三)项情形,可能影响第三方权益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书面征询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在要求的期限内未作答复的,视作不同意提供。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答复申请人不予公开、不予提供的政务信息,不得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不得通过与该行政事业单位有隶属或者业务指导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形式向申请人提供。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依申请提供政务信息,有条件的应当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



对阅读、行动有困难的残疾人、文盲申请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向申请人提供政务信息,按有关规定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递送等成本费用。申请人属于低保家庭的,凭有关证明免收费用。



法律、法规对收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有关规定给予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申请人隐瞒或者拒绝提供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政务信息的;



(二)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



(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



(四)违反规定收费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六条 申请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履行政务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该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投诉。接受投诉的机关应当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可以依据本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级监察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应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不依法履行公开义务的,应当及时督促其纠正。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政务公开联席会议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样本)(略)







四川省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试行)







为认真执行《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01号),切实深化政务公开,结合四川省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下发的年度政务公开目标分解表和工作目标明细表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对市(州)政府政务公开考评办法(总分100分)



(一)组织领导(20分)。



1.建立健全本地区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人和责任单位明确,有专人承办和经费保障。工作有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5分)



2.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计划,逐项进行任务分解并下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5分)



3.政务公开工作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实施有措施,工作有总结,经验有交流,舆论有宣传。(5分)



4.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督查调研。按要求上报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和有关材料。(5分)



(二)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25分)。



1.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目标考评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审核制度、重大决策咨询听证和预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规范化程度有提高。(5分)



2.把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逐级落实。(5分)



3.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察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5分)



4.健全和落实政务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应公开而没有公开的做到严肃处理。(5分)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5分)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20分)。



1.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内容目录》,依此规范政务公开内容。结合实际,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政务公开内容目录》。(5分)



2.及时审定、更新和充实政务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5分)



3.公开便民措施、工作制度、违纪违诺的投诉及责任追究查处结果。(5分)



4.结合实际依法依程序公开重大决策过程。(5分)



(四)政务公开的形式(20分)。



1.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公开内容的需要选择网络、政务公开栏、宣传手册或其他适合的方式进行公开,切实方便群众知情办事。(10分)



2.政务(行政)服务中心或“一站式服务窗口”制度健全,服务规范。(5分)



3.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会、听证会、人民代表旁听政府重大决策会议、会议文件、工作简报、公告公报、新闻媒体、领导信箱、服务热线、电子显示屏、办事指南、便民资料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5分)



(五)政务公开的实效(15分)。



1.运用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传递政务信息,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保证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及时有效。没有发生因政务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的事故或群众投诉。(5分)



2.力求达到政务公开的时间与内容相适应,保证制度性、政策性内容长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动态性工作随时公开。(5分)



3.对事关全局、涉及公众普遍关注和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5分)



二、对省政府各部门政务公开考评办法(总分100分)



(一)组织领导(20分)。



1.建立健全本部门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责任单位明确,有专人承办和经费保障。工作有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5分)



2.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计划,逐项分解各项工作任务,任务分解做到工作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5分)



3.政务公开工作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实施有措施,工作有总结,经验有交流,舆论有宣传。(5分)



4.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督查调研。按时按要求上报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和有关材料。(5分)



(二)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25分)。



1.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目标考核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审核制度、重大决策咨询听证和预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规范化程度有提高。(5分)



2.建立并实行政务公开评议考核制度。采取切合实际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评议方式考核本系统、本机关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5分)



3.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5分)



4.健全和落实政务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应公开而没有公开的做到严肃处理。(5分)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5分)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20分)。



1.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内容目录》,依此规范政务公开内容。结合实际及时修订、补充《政务公开内容目录》。(5分)



2.及时审定、更新和充实政务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5分)



3.公开本部门的便民措施、工作制度、违纪违诺的投诉及责任追究查处结果。(5分)



4.结合实际依法依程序公开重大决策过程(5分)。



(四)政务公开的形式(20分)。



1.结合本部门实际建设好政务公开网站(网页),利用网络公开。(5分)



2.结合实际建立“稳、固、显”、内容可随时更新的政务公开栏。(5分)



3.“一站式服务窗口”制度健全,服务规范。(5分)



4.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会、听证会、会议文件、工作简报、公告公报、新闻媒体、领导信箱、服务热线、电子显示屏、办事指南、便民资料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5分)



(五)政务公开的实效(15分)。



1.运用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传递政务信息,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保证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及时有效。没有发生因政务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的事故或群众投诉。(5分)



2.保证制度性、政策性内容长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动态性工作随时公开。(5分)



3.对事关全局、涉及公众普遍关注和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5分)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市区棋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镇江市市区棋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镇政发〔2005〕44号


  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镇江市市区棋牌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六月十日

  

  镇江市市区棋牌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维护棋牌室的正常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棋牌室是指以棋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专营或兼营的经营性场所。

  第三条本市市区范围内棋牌室的开办和经营以及棋牌娱乐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棋牌活动应当有助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促进交往、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棋牌室的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保证经营场所的安全、健康、文明,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禁止为赌博等违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市公安、工商、卫生、城管、环保、文化、体育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对棋牌室依法进行管理。

  第六条设立棋牌室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营业场所按每张棋牌桌占有面积不得低于8平方米,并设有规范的收银台,新办棋牌室的营业场所的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

  (二)室内装饰、电线铺设、电器设备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备有应急照明装置、消防器材,出入口通道和紧急疏散通道畅通,各类安全指示标识齐全,室内醒目处有禁赌标志;

  (三)设置的包厢、包间应当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不得设置内锁装置;

  (四)牌室内空气、水质、采光、边界噪声、顾客用具、卫生设施符合国家卫生、环保标准和要求;

  (五)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和厕所等环境卫生设施,保持场所周边整洁。

  第七条危房、地下防空设施、各类临时用房和违法建设不得设置棋牌室。居民住宅区内不得新办棋牌室。

  第八条经营棋牌室必须具备下列安全条件:

  (一)按照治安安全管理的要求,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安全须知等有关规章制度;

  (二)从业人员应当持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在营业时间内应当统一佩带工作标志;

  (三)应当按照规定配备保安人员,保安人员数量不得少于核定人数的2%;

  (四)棋牌室经营时间不得超过晚上12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治安安全条件。

  第九条开办棋牌室应当申请办理以下手续:

  (一)公安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

  (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三)营业执照。

  第十条经营者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营业执照;

  (二)治安责任人的身份证明;

  (三)所处环境方位和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第十一条按照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棋牌室实行治安责任制,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为治安责任人。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不得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发现有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制止,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不得为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和条件,不得为违法犯罪人员通风报信。

  第十二条各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要加强对社区活动室、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的管理,各类社区活动室、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一律不得从事经营性棋牌活动。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主管部门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棋牌室的治安管理。

  (一)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把准入关,对不具备开设条件和不符合消防管理规定开办棋牌室的,不予发放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

  (二)公安部门要按照《江苏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告知备案、安全检查、督促整改、治安管理和查处违法行为的职能。

  第十四条卫生部门要严格审核开办棋牌室卫生条件,对于不符卫生许可条件的,不得发放许可证明。卫生部门要加强日常卫生检查和监督,依法查处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

  第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开办棋牌室经营条件,对于未经公安消防、卫生部门审核同意,不符合开办经营条件的,不予许可发照。对未领取营业执照擅自经营棋牌室的,依法予以取缔。

  第十六条市城管部门要加强对棋牌室的招牌、标志和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对棋牌室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七条税务机关依法核发棋牌室税务登记证,按规定征收相关税费,对在税务稽查中发现的纳税违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在棋牌室进行赌博活动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与赌博活动情节轻微,赌资较少的涉赌人员,由公安机关进行教育批评,并实行涉赌违法人员登记备案制度。

  第十九条棋牌室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对发生在棋牌室的赌博活动放任不管、不采取适当措施的,或者为赌博人员通风报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江苏省公安场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互通,实行违法行为相互抄告制度,对在棋牌室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的属于其他相关部门查处的案件应及时抄告移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

  



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发表新闻公报

中国 英国


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发表新闻公报(全文)


新华社伦敦5月11日电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11日在伦敦举行,发表了新闻公报,介绍对话政策成果。

公报全文如下:

一、支持经济增长和福利

1、双方认识到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期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双方重申致力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方赞赏英方承诺提前完成官方发展援助占国民总收入0.7%的目标。中英双方将通过各自渠道分别为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双方确认支持将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规模增加至少1000亿美元,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并将确保所有多边开发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

2、双方认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国际金融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落实伦敦峰会达成的共识,双方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同时重申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以反映世界经济比重的变化,并为此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1月之前完成下一次份额审查和世界银行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就发言权和代表性改革达成一致的目标。

3、英方将与中方就英国国际发展部关于发展问题的政策交换意见。

4、作为二十国集团英国轮值主席年的一项活动,中国和南非将共同承办G20(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框架下的发展融资研讨会。

5、双方同意共同起草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之间新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二、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发展

6、双方重申将根据伦敦峰会达成的有关共识,按照强化透明度和责任、增强有效监管、促进金融市场诚信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则,致力于继续推动金融监管改革。

7、双方同意两国金融监管机构(英国金融服务局,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加强监管交流与合作,包括相关机构就中国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后的下一步工作加强沟通。

8、英国金融服务局和中国保监会互换双边合作协议。

9、双方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公司以不同方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合作推动这一进程尽快向前发展。

10、双方同意充实由王岐山副总理和达林财政大臣在首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共同批准的金融部门技术合作和交流项目的内容,具体如下:(1)金融稳定问题,包括国际金融部门标准;(2)资本市场发展,包括股权和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3)中小企业融资;(4)投资者教育;(5)保险和私人年金;(6)资产管理;(7)中方相关机构与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金融监管中心探讨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11、中方同意按照相关审慎监管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包括英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形式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通过双边能源和环境合作支持绿色增长

12、双方承诺在《中国商务部和英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关于可持续城市合作倡议谅解备忘录》框架内,以武汉、重庆等城市为试点,深化双方可持续城市方面的合作。

13、双方同意在核能、海上风电开发、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完善可再生能源行业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14、双方同意就经济部门和相关机构在促进绿色增长所发挥的作用方面交流经验。

四、贸易与投资

15、双方同意落实伦敦峰会关于支持贸易融资的承诺,支持国际金融公司建立全球贸易流动性资金库。英方已承诺向该倡议第一阶段提供3亿英镑资金。中方已购买国际金融公司15亿美元债券以支持其贸易融资计划。

16、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扩大重点在航空、环保、生物技术、医药、电子和先进工程等领域的双边贸易。

17、英方重申支持欧盟尽早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18、双方充分认识到维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的益处,积极落实伦敦峰会关于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的共识,不设立新的投资或贸易壁垒,促进经济繁荣。双方承诺继续紧密合作,锁定多哈回合到目前为止已取得的共识和成果,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全球繁荣和实现发展目标,向国际社会传递积极的信号。

19、双方承认主权财富基金在稳定世界经济、拉动全球需求方面能够发挥建设性作用。双方继续致力于开放包括对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投资市场。

20、双方将充分发挥中英经贸联委会机制的作用,积极探讨实现贸易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不断丰富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

21、双方将积极落实《中国商务部和英国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关于在中国区域城市发展贸易和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内容,包括在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展合作,以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